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100字。

  《蜀相》上课实录
  导入:(投影1)王国维先生说:“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投影2)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是鉴赏诗歌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尝试用这种方法鉴赏杜甫的《蜀相》。鉴赏分四步进行。(投影3出示教学步骤)
  1、参读资料,了解诗人。
  2、初读感知,觅得诗心。
  3、涵咏字句,品出诗味。
  4、参照比较,探求诗风。
  第一环节:参读资料,了解诗人。
  一、读懂一首诗,应该了解其人,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对作者杜甫同学们了解多少呢,如果让你用“一个(    )的杜甫”介绍作者,你会在括号里填什么词或词组?并说说你为什么填这个词或词组?(投影4出示问题)
  参考答案:
  ①一个可怜的杜甫:因为他才华横溢,却没有得到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
  ②一个有才气的杜甫:因为他写了许多有名的诗作,被人们称为“诗圣”。
  ③一个历经磨难的杜甫: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亲历战争,了解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自己也在战争中东奔西走。
  ④一个忧国忧民的杜甫:他有这样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写过《三吏》《三别》等反映残酷兵役给人带来痛苦的诗文。
  ⑤一个爱国的杜甫:杜甫许多诗篇表现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无比热爱, 字里行间渗透着爱国的热诚, 如《春望》《登高》等诗篇都充满着悲壮的爱国激情。
  ⑥一个不得志的杜甫:他渴望报效国家,可统治者并没有给他机会。
  大家都填的不错,并且言之有据,看来,同学们对杜甫还是比较了解的。
  二、请同学们看注释,这首诗写于哪一年?
  生:公元760年。
  师:哪位同学能简单介绍这一年前后杜甫的情况?
  参考答案:那时正值“安史之乱”,他刚到成都,到成都躲避战乱来了。
  师:看来大家对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还算比较了解,老师再为大家补充一点。(投影5出示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当时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
  第二环节:初读感知,觅得诗心。
  三、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代诗文,尤其要重视诵读。下面我们把这首诗齐读一遍,希望大家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投影6)
  学生齐读
  师:读的很整齐,节奏把握得不错,有两个字的读音要注意(投影6显示):柏(bǎi)森森”,“空好(hǎo)音”
  师:下面我们把这首诗再齐读一遍。
  生:(齐读)。
  师:这次大家字音、节奏都处理得较好,但读得太快了。大家说说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投影7)
  学生:悲凉的,比较伤感。
  师:那应该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师:我们用伤感、哀叹的语调读一读。(投影7)
  生:(齐读)。
  师:我还想请我们班朗读水平最高的同学来读一读。推荐一位?
  学生读
  师:读得非常有水平。你应该大体理解了杜甫的心情。
  四、歌咏志,诗言情。我们读一首诗,要学会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要你将全诗表达的情感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诗中哪个字?(投影8)
  ①寻:作者要表达的是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寻”能表达这种感情。
  师:有多少人认为是“寻”字?请举手。(约三分之一的学生。)
  师:没举手的同学想到的是哪一个字呢?
  ②泪:全诗表达得是作者的惋惜之情,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而惋惜,为不得志的英雄而惋惜。   (黑体字板书在黑板上)
  师:看来同学们对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还是有一个初步的感知。我认为,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的正是这两种情感: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以及对他和像他一样的英雄壮志未酬、功业未就的惋惜之情。(投影8)抒景仰之情,叹壮志未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