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山东省肥城市泰西中学2011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10
分类:
语文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版本:
鲁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139 KB
评级:
时间:
2011/5/4 11:45:07
下载:
本月:1 总计:9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共23题,约12000字。
山东省肥城市泰西中学2011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10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并根据要求涂黑相应内容。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3.第II卷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4.第II卷第六题为选,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语言文字应用(15分)
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横行/横暴不法 落空/失魂落魄 薄饼/厚此薄彼
B.蹊跷/独辟蹊径 拮据/据为己有 强迫/强颜欢笑
C.着落/不着边际 薄荷/荷枪实弹 供需/供不应求
D.行款/道行很深 伺候/伺机而动 累赘/累及无辜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委屈 委曲求全 惦记 掂量 B.清静 耳根清净 含混 内涵
C.煞车 凶神恶煞 噩梦 恶心 D.颜色 和言悦色 抱歉 歉收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虽然已经物是人非,但二十年前在此离别的情景,总是 心头,挥之不去。
②学生宁愿唱社会流行歌曲,也不唱校园歌曲,说明现在学校音乐教育的 和音乐课的歌曲离孩子们的生活太远。
③经典成为了大众消费文化的装饰,各种各样的电影、电视剧在 地戏说历史、改写经典。
A.缠绕 缺失 随意 B.萦绕 缺憾 肆意
C.萦绕 缺失 肆意 D.缠绕 缺憾 随意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美国影片《阿凡达》在中国大陆11天拿下4亿票房,国产影片《让子弹飞》亦步亦趋,上映以来异常火爆,与《阿凡达》共享最快破4亿记录。
B.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个别餐饮商家为了蝇头微利,在食品烹饪过程中偷偷地使用地沟油,这种以百姓健康换取商业利润的做法不可取。
C.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协等五部门联合发布文件,规范和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进一步确保了高考的公平公正,消息一出,大快人心。
D.史铁生逝世后,网友倡议在北京地坛公园为史铁生立塑像并将骨灰长留地坛,而地坛公园方面深孚众望,表示地坛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骨灰安放在地坛尚无先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
B.重读鲁迅经典,是为了使鲁迅精神融入时代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充分发挥其价值的引导作用、教育作用和规范作用,而不能在“去政治化”的口号下一味丢弃鲁迅思想的精髓。
C.扬州中学 、南师附中、苏州中学、常州中学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被誉为是江苏省重点中学的“四大名旦”。
D.曹禺逝世15年,如今我们依然怀念曹禺——不仅因为我们一直沉醉于曹禺作为戏剧诗人的特殊艺术魅力中,还因为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曹禺先生诞辰100周年。
二、阅读下文,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中庸”辨义
在有的人看来,所谓“中庸”,就是做人要圆融,善于“和稀泥”、当“老好人”:做事要平庸,不出头、不冒尖、守“本分”,满足于随大溜、跟着走。但这种观点不仅违背了儒家关于“中庸”的原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事实上,这种是非不明、善恶不分、庸碌无为的“老好人”、“本分人”并非儒家所尊崇的“中庸”之人,而是其所贬斥的“乡愿”,这种人格与品行也是儒家所极力反对的。
对“中庸”的误解,除了少数人是刻意而为、混淆视听之外,大多数人是出于对“中”、“庸”二字的望文生义:将“中”理解为“走中间路线”,将“庸”理解为“平庸”。这种理解并不符合儒家尤其是先秦儒家的本意。我们来看看相关文献中的解释。在《中庸》一书中,“中”与“和”是放在一起表述的,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正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由此可以看出,“中”在这里是一个时间概念而非距离概念,是所谓“时中”,即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的情感,而不是折中调和或不分场合地率性而为。关于“庸”,汉代学者郑玄的注释是:“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也就是说,儒家所谓“庸”,就是人伦日用;所谓“中庸”,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和”的理念,追求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恰如其分,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中庸”或“中和”的理念还可以超越人伦的领域,运用到人与自然关系上:人们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生长与四时变化规律的领悟和顺应,“赞天地之化育”,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就是《中庸》中所说的“政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儒家认为,在人伦日用中做到“中庸”,即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一个极高的境界,需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运行规律、运行法则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这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因而孔子才感慨:“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在孔子看来,要想达到“中庸”的境界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山东省肥城市泰西中学2011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9 鲁教版
山东省肥城市泰西中学2011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8 鲁教版
山东省肥城市泰西中学2011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7 鲁教版
山东省肥城市泰西中学2011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6 鲁教版
山东省肥城市泰西中学2011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4 鲁教版
山东省肥城市泰西中学2011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5 鲁教版
山东省莘县实验高中2010-2011学年高二模块考试语文试题 鲁教版
山东省肥城市泰西中学2011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 人教课标版
山东省肥城市泰西中学2011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 人教课标版
山东省肥城市泰西中学2011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1 鲁教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