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蜀相》教学设计
执教者:安徽马鞍山二中 郭惠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登高》了解咏怀诗情景交融的特点。
◆学习《蜀相》了解咏史诗借古伤今的特点。
能力目标
◆ 通过参照对比,学会鉴赏作品,进而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 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情意目标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操和对理想境界追求的精神。
教学设想
1.通过比较、涵咏,赏读结合,揣摩诗歌的丰富意蕴,体会诗人的风格特征。
2.点拨、讨论、讲析相互结合,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意识。
3.拟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准备与诗歌内容相近的风景图片及相关的诗词、资料,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并扩大课堂的容量。
4.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学会涵咏鉴赏诗歌,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
2.难点:理解杜甫,真正领会诗人博大的胸襟、体会出诗中郁勃的情势。
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诵读感知 觅得诗趣 【投影】课前投影杜甫肖像,配乐。 【提问】知道他是谁?熟悉他的诗吗?请几位同学读一句你最喜爱的杜甫写的诗。 【讲述】这是一位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前的诗人, 一位用他的诗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心灵的诗中圣哲。他是仁爱传统精神的集大成者,他是辉煌唐诗队伍的领军人物,他是目光敏锐烛照黑暗的孤独的歌手,他是上下求索壮志难酬的执著的斗士。今天我们通过他的两首诗作《登高》和《蜀相》,一起走近杜甫,去领略一位伟大诗人的人格魅力,去体会一位天才诗人的艺术天赋。【板书】蜀相 登高【投影】简介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京兆杜陵人,唐代大诗人。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称为“诗史”。著有《杜工部集》。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唐]元稹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 ——[宋]秦观世上创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下面请大家一起诵读两首诗,要求:先读《蜀相》,后读《登高》。教师做朗读指导。指名读,范读。 若干学生逐一背诵一句自己喜爱的杜甫的诗,要求不能重复。 诵 读一 学生按要求诵读两首诗。通过诵读,熟悉作品,从不同角度体会诗中的意境。 利用媒体营造氛围,通过对熟悉的杜甫诗作的背诵,意在唤起学生的回忆,引逗起学生欣赏的兴趣。 诵读是欣赏诗歌的出发点,引导、启发学生多读,读懂内容,读出感情,读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