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7510字。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 (36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
  A.间或(jiàn)  榫头(sǔn)   蹙缩(cù)    涂有饿莩(piǎo)
  B.敕造(chì)     纨绔(kuà)     孱弱(chán)     度长絜大(dù)
  C.潸然(shān)    两靥(yè)      懵懂(měnɡ)     陈抟老祖(tuán)
  D.踌蹰(chú)     联袂(mèi)     蹂躏(lìn)      少不更事(ɡēnɡ)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错的一项是(  )
  A.抹煞   寂寥   摈弃   常备不懈
  B.渚清      朔漠      渲泄      苍海桑田
  C.鞍马      攀援      青冢      置若罔闻
  D.凝绝      潦倒      仓皇      长吁短叹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而作易经的人却比较聪明,他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之圣人易之以书契。”他不说仓颉,只说“后世圣人”,不说他造,只说“换掉”,真是警慎得很。
  B.难怪在革命战争岁月,战士们要在背包里背着《铁流》作战。(见杨朔《〈铁流〉的故事》,载《解放军文艺》1995年第11期)
  C.对于一切犯错误的同志,要历史地全面地评价他们的功过是非,不要一犯错误就全面否定,也不要纠缠历史上犯过而已纠正的错误。
  D.你可曾想到白发苍苍的老父老母?可曾想到嗷嗷待哺的儿女?可曾想到孩子们稚嫩的心灵?将因此而蒙受巨大的创伤?
  4.下面加点的诗句引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老屋确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
  B.刚退休不久的老王常对老伴抱怨:“你看我才退下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
  C.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
  D.电视剧《大宅门》白景琦从济南返回京城家里时,父亲已去世。在灵堂前,他并没有嚎啕大哭,导演也没有用哀乐来渲染,只是让他做了一个点燃父亲生前所用烟袋跪献灵前的动作。这一场戏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能表现人物的性格。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B.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C.在新的千年里,中华民族这条巨龙一定会昂首腾飞于无垠的天际,创造出令世界惊异的奇迹来。
  D.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
  诗圣与文士性格的塑造
  王学泰
  宋代学者称杜甫为“圣于诗者”,这主要是指杜甫在诗歌史上地位而言。他们把杜甫视为“集大成”者,认为他是位无体不工、无美不备的诗人。到了后世把杜甫简称为“诗圣”,这突出了杜诗的道德含义(郭沫若称其为“诗中圣哲”也是此意),符合杜诗中的儒学内涵。
  “诗圣”的名号,使得杜诗所确立的“忧国忧民”思想逐渐成为了主流理论。不管你是否赞成,但都不能不承认诗歌写作应该反映现实和关注国家与人民命运。南宋诗人就说:“忧时本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这是赞成诗人应该忧国忧民的。也有不赞成的,明代的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宏道,提倡个性解放,不同意诗人应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他在《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中说“新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国爱民成儿戏”,仔细咀嚼诗意,可见袁氏虽然不赞成此说,但还是把“忧国忧民”看作当时诗歌创作中大多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