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小题,约11600字。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模块评估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命题人:李连柯
第1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啜(chuò)泣慑(shè)服恬(tián)淡无色无臭(xiù)
B.供(gōng)应瞥(pié)见蓓蕾(léi) 游目骋(chěng)怀
C.杳(yǒu)然砧(zhēn)板笑靥(yè) 倜傥(dǎng)风流
D.吮(shǔn)吸畏葸(sī) 哺(bǔ)育戎马倥偬(zǒ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啰嗦百叶窗立杆见影卑躬屈膝
B.蛰居辩证法歪门斜道雍容华贵
C.糟蹋杀风景婉转悠扬筚路蓝缕
D.璀璨荧光屏察颜观色暗度陈仓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老师保护学生_______是责任所在、义务所然,更是师德之魂的体现。在生死时速的危急之中,老师如果有丝毫胆怯,都_______让他选择逃避。责任,并不总是壮烈的理由,而人性,而存于一个师者心目中无比崇高的道德良知,却是_______的,是在任何时候都最有力量的。
A.不只足以永恒B.不止用以永恒
C.不只用以永存D.不止足以永存
4.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美国面临的是系统性危机,从经济问题到软实力消减,从反恐僵局到防扩散挑战,从伊拉克战争到阿富汗重建,诸多矛盾之间有内在的必然联系,许多事情都牵一发而动全身。
B、我们不应该按汉语学习的规律去学习英语,有些人学习英语常常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方法,往往把英语与汉语混淆了,以致最终效果不尽如人意。
C.我国《物权法》在经历13年的争论和立法机构高层人士空前绝后的七次审读之后,最终于2007年3月获得通过。它将是确认财产、利用财产和保护财产的基本法律。
D、农历乙丑年正月,当神州大地处处生龙活虎,爆竹声声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欧洲四国和欧盟总部进行了正式访问,传递了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对世界未来的信心。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中央电视台扩大了观众的参与面,还特别邀请了几个地震灾区的代表来到现场,与全国人民一起共同辞旧迎新。
B、会馆可以保存乡土文化,凝聚同乡力量,推行宗法制度,因此,各地纷纷在京师南城地区建立会馆,形成了特有的文化景观。
C、近几年,各种版本的高校排行榜纷纷出炉。由于教育部对此采取沉默的态度,使社会上一些人将此理解为“官方默许"而大肆炒作。
D、无论西方或东方,历史证明,一个大国的崛起过程,必然是国民意识的复苏过程,更是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空前增强的时代。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6~8题。
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表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物质文化,是人类对物质的利用的形态,通常体现在人的衣、食、住、行领域,因此也包括了生产力形式;中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精神文化,主要是以物质为媒介表现精神的形态,包括艺术、科学、宗教、制度、礼仪、风俗等等;深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哲学文化,是渗透在前两层文化中的观念、意识和哲学。
人类自劳动有了剩余,社会开始出现阶级和阶层,生产有了分工,因而需要有文化并且可以有相对的精细和粗糙之分,于是在文化的中层和表层遂有了雅、俗之别。表、中两层文化覆盖着并体现在一个民族全体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把经过更多加工、比较细腻、涉及人较少的文化称之为雅文化;反之,为俗文化。
任何社会文化的雅与俗往往有一种向对方靠拢的本然倾向。社会上层(执政者和知识阶层)往往向社会底层强加自己的文化(雅文化),包括将自己的文化通俗化以扩大对全社会的影响;同时,出于猎奇或调节的目的而从俗文化中汲取营养。社会底层往往出于仰慕而仿效雅文化,即所谓上行则下效;同时,俗文化又以其质朴清新吸引社会上层,俗文化的有些部分迅渐被雅化。
文化的根本性功能足以调节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世与未来的关系。俗文化往往是人类社会经验的总结,但却是“自在”的。雅文化是人为的,相对于俗的约定俗成,可以说是俗的“自觉"。社会组织形式脱离了部落、部族阶段有了国家以后,执政者为了维护社会的完整和稳定,往往把有些俗文化加以整理、提炼,形成雅文化。礼及其仪式的规定就是最明显的事例。
在中国长期的阶级社会中,礼是为维护农业社会等级制度、保证政权统一和社会稳定而形成的关于人际关系的行为标准。在礼的贯彻实施过程中,其中所包含的思想现念也因其具有神圣的意义而随之向四方扩散。礼既然有很强的继承性,有历时进行微调而无巨变的、体现和贯穿在礼中的观念意识,自然就成了民族文化的主导。礼属于中层文化,而且是体现深层文化最为充分、直接的部分。
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雅与俗、礼与俗之间的互动互制是民族文化前进的内部动力。
6.下列对“雅文化”和“俗文化”的关系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雅文化和俗文化都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都有一种向对方靠拢的本然倾向。
B.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民族文化前进的内部动力来自雅文化与俗文化的互动互制。
C.从礼及其仪式的规定可见,有些俗文化通常经过整理、提炼进而形成雅文化。
D.社会上层向底层强加自己的文化,社会底层仰慕仿效雅文化,致使一部分雅文化逐渐变成俗文化。
7.对画线句子中“自觉”和“自在"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自在"是说俗文化是自然生成、自然存在的,它的形成与人们的生活没有关系。
B.雅文化是俗的“自觉”,表明它是人们出于某种目的和需要,对有些俗文化加以提炼而成的。
C.俗文化是人类社会经验的总结,它能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但不带有教化目的,对人们的思想意识的形成无指导性。
D.雅文化因为它是一种“自觉”的结果,所以它属于精神文化,不再包括物质形态和风俗。
8.下列对“(礼)自然就成了民族文化的主导"的原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有很强的继承性,有历时进行微调而无大的改变的观念意识。
B.礼最充分、最直接地体现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观念、意识和哲学。
C.礼是上层社会为保证政权统一和社会稳定而强制执行的一种行为标准。
D.礼在贯彻实施过程中,它所包含的思想观念因其具有神圣的意义而向四方扩散。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武安侯田蚡者,孝景后同母弟也,生长陵。魏其已为大将军后,方盛,蚡为诸郎,未贵,往来侍酒魏其,跪起如子姓。及孝景晚节,蚡益贵幸,为太中大夫。蚡辩有口,学《槃盂》诸书,王太后贤之。孝景崩,即日太子立,称制,所镇抚多有田蚡宾客计策,蚡弟田胜,皆以太后弟,孝景后三年封蚡为武安侯,胜为周阳侯。
武安侯新欲用事为相,卑下宾客,进名士家居者贵之,欲以倾魏其诸将相。建元元年,丞相绾病免,上议置丞相、太尉。籍福说武安侯曰:“魏其贵久矣,天下士素归之。今将军初兴,未如魏其,即上以将军为丞相,必让魏其。魏其为丞相,将军必为太尉。太尉、丞相尊等耳,又有让贤名。”武安侯乃微言太后风上,于是乃以魏其侯为丞相,武安侯为太尉。籍福贺魏其侯,因吊曰:“君侯资性喜善疾恶,方今善人誉君侯,故至丞相;然君侯且疾恶,恶人众,亦且毁君侯。君侯能兼容,则幸久;不能,今以毁去矣。”魏其不听。
武安侯以王太后故,亲幸,数言事多效,天下吏士趋势利者,皆去魏其归武安,武安日益横。建元六年,窦太后崩,丞相昌、御史大夫青翟坐丧事不办,免。以武安侯蚡为丞相,以大司农韩安国为御史大夫。天下士郡诸侯愈益附武安。
武安者,貌侵,生贵甚。又以为诸侯王多长,上初即位,富於春秋,蚡以肺腑为京师相,非痛折节以礼屈之,天下不肃。当是时,丞相入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听。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上乃曰:“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尝请考工地益宅,上怒曰:“君何不遂取武库!”是后乃退。尝召客饮,坐其兄盖侯南乡,自坐东乡,以为汉相尊,不可以兄故私桡。武安由此滋骄,治宅甲诸第。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於道。前堂罗钟鼓,立曲旃;后房妇女以百数。诸侯奉金玉狗马玩好,不可胜数。
(选自《史记•魏其武侯列传》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上以将军为丞相,必让魏其让:责备
B、孝景崩,即日太子立立:登上帝王的位置
C、丞相昌、御史大夫青翟坐丧事不办坐:因为
D、武安者,貌侵,生贵甚侵:相貌丑陋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魏其已为大将军后将军必为太尉
B、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