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80字。
2010年安徽省高考成败作文
Xy888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吴兴杂诗
(清)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写作指导】
2010年安徽卷延续了去年的新材料作文形式,这与全国许多省市的作文题总趋势保持一致,既体现了“文以载道”的观念,也巧妙地避免了考生宿构作文,大气而理性,是个好题目。具体写作时,要注意如下几点:
首先,审读材料抓关键。这个作文题以清代阮元的一首诗作为材料,在审题上有一定的难度。这首诗描写的是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光,特别是后两句“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充分体现了水乡庄稼人的聪明智慧。假设调换一下种植位置,深处种稻浅种菱,岂不是要丰收无望了!诗人正是通过对农作物间种的形象描绘,反映了河流不同情形带来的生态多样性与地域的复杂性。细品其内涵,考生便可领悟到蕴含诗中的“凡事都得从实际出发,在尊重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因地因时制宜去利用它,充分优化各种资源,做到物尽其才,人尽其用”这个道理。总之,如果考生能过了审题这一关,理应能写出高质量的美文来。
其次,多向思维立意深。“千古文章意为高”,考生在审清题意后,可以放飞联想的翅膀,拓宽思维能力,从多个角度进行立意。这样才能比别人略胜一筹甚或棋高一着。比如:对待工作、事业要量力而行。要根据自身条件去发展,不超越自己的能力和学识,也就是给自己安排一个合理的位置,确定一个可行的发展目标和价值取向,而不好高骛远,否则会跌得粉身碎骨。只有精心地做适合自己的事,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棋,才能不断演绎和充分展示自己生命的精彩。再如在人才的教育培养上,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既不能只认准“稻”的实用,就否认“菱” 与“荷花”的另类,也不能只认可“荷花”的高雅,就否认“菱”与“稻”的土气等等。
再次,体裁多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