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250字。
初三语文小说鉴赏有妙招
张华忠
导入新课:我们知道,广州中考现代文阅读主要考察三种文体: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小说、散文) 我们来看考情播报:11年考试说明7:“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9“阅读科技作品”10“阅读简单议论文”
而记叙文是考察重点,记叙文又主要以小说考察为主。10、09、07年小说24分;08、06、05年散文24分
但是我们不怕!我们今天的历史使命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今天我要教给大家两个鉴赏小说的妙招。等你掌握了这两个妙招,你肯定会这样想:真怕他明年不考小说!
那么现在我要考考大家,小说三要素是什么?
生:人物、情节、环境。
师:我这两个妙招就是针对三要素设置的,请看教学目标:
1、明确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2、学会抓住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广阔的大舞台。我们先看环境。
请大家看学案第一部分,为大家设置了三段环境描写,先请大家齐读前两段祝福的开头和结尾,要求声音洪亮,读出感情。
师生共同研讨祝福的开头和结尾:
《祝福》开头: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勾勒出当时的社会环境。(这篇小说写于辛亥革命爆发之后,最后一句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也如此。表明辛亥革命后农村封建习俗依旧,封建思想也依旧。)(2)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和人们忙碌的景象。(3)用“沉重”的晚云,“阴暗”的天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
《祝福》结尾: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作用:这一段景物描写是由回想到现实,第一句是过渡,与前面转入回忆的句子照应,这一段描写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前后呼应,渲染了热烈气氛,同时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最后一句故意虚写,那些“醉醺醺”蹒跚的“天地圣众”,哪里会赐福给穷人呢?买不起爆竹的穷人们,得到的只是无限的痛苦和悲哀。这个结尾,以“我”的感受来写景,深化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这篇小说的主题是揭露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结尾又提到因封建思想封建礼教而生的祝福场景,自然是深化主旨了。)
《芦花荡》开头: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窠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此段环境描写的作用:首先,渲染了战争年代环境的险恶战争气氛:“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到深夜才能有,“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而即使在夜晚,敌人也“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于是,“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芦花荡》自然环境的优美,给战争增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