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11970字。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西工大附中第三次适应性训练
  语  文
  第Ⅰ卷
  甲 必考题
  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废墟一般是指历史上曾经作为人文景观存在过的、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被毁损后的遗迹。废墟主要由两种因素造成:一种是人类的种种作为,如搬迁、战争;一种是自然因素,如地震、洪水、火山爆发。废墟是人类历史延续存在的一个最真实的重要物证。也就是说,废墟是最真实、最生动的历史记忆的表达。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文献去记忆历史,而且可以通过废墟去记忆历史。废墟最真实地显现了我们的历史记忆。
  废墟是我们获得自身文化身份的一个重要方式,从而使我们的生存具有一种充实感。实际上,废墟的存在就是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如果我们说我们是拥有悠久历史的樊城人的后代,却什么废墟遗址都没有,只能到文献故纸堆里找证明,我们的说法就显得苍白无力。当然也可以盖一座漂漂亮亮的新城隍庙,但不能说我们是拥有悠久历史的群落,在几百年前就有某某信仰了等等,因为证明不了。而废墟恰恰是一种具有真正证实这种文化身份、增加文化认同的实物存在。增加了这种文化认同,我们才具有一种充实感。
  废墟具有审美情感凝聚意义上的深刻内涵。也就是说,它对于我们的审美情感,具有其他自然事物无法比拟的深刻意义。人类的情感是可以很轻松的,人们可以看看戏,听听歌;也可以是很丰富的,具有深刻的感时伤逝等等历史内涵的审美情感。这种深刻的审美体验可以从废墟中得到。古代诗文中,让我们觉得最深刻的就是感怀废墟的那些,如南朝鲍照的《芜城赋》,这类诗文把对废墟的感怀和人世沧桑变幻联系起来。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废墟,才可以获得那种感怀伤逝的审美体验。我们可以通过废墟让生命的涵养、审美的体验变得鲜活和丰富。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废 墟这种文化遗产,那么我们对待废墟的态度和做出的城市规划就会不同。扬州也曾在前几年整治过运河风光带,最后运河整治好之后,两岸花红柳绿,草坪、坡阜掩映其间……那里成了很人工化的自然风光带。运河是有历史记忆的,但在那里似乎消失了。这在很多城市都存在,问题出在认识到并不等于就能在意。
  有些城市在改造过程中有意地保护古建筑和古遗址,更多的城市通过拆迁,旧貌换新颜,却让城市历史中断,让城市记忆从一种很鲜活的存在变成苍白的文献。在拆迁中若从景观意义上来规划,就有可能保存下一个城市的某些历史记忆。因此,从景观设计意义上去规划城市废墟的保存,是与一般意义上讲的城市规划不同的。
  (摘自贺万里《为什么要保存废墟》,有改动)
  1.下列对“废墟”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废墟一般曾经是人文景观,或由战争等人类的作为造成,或因火山爆发等自然因素造成。
  B.废墟是一种最真实、最生动的历史记忆的表达,也是人类要记忆历史所必须依据的条件。
  C.废墟是让我们的生存具有一种充实感的客观存在,因此也是让我们获得文化身份的存在。
  D.废墟对于人类是一种审美情感,它能增加文化认同,能涵养生命,能让历史记忆延续。
  2.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可以兴建大量漂亮的仿古建筑物,但我们无法因之获得文化身份,自然也无法具有相应的那种充实感。 om]
  B.《芜城赋》之所以让我们觉得更深刻,主要因为它能让我们获得必须通过废墟才能获得的感怀伤逝的审美体验。
  C.从保护文化遗产的角度看,扬州市把运河两岸整治成了很人工化的自然风光带,其实就是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D.在城市建设当中因不了解废墟的深刻内涵和重要作用而随意损毁、改造废墟的做法在许多城市都存在。
  3. 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废墟虽然有其价值和意义,但它只能让人们了解历史的某个瞬间,无法使人们了解全面、生动的历史。
  B.废墟对于我们的审美情感具有深刻内涵,它所具有的深刻意义是其他任何事物都无法比拟的。
  C.从景观设计意义上去规划城市废墟的保存是别一种的城市规划,这种规划更能增加城市的人文性。
  D.现在不少地方在规划城市时都会有意识地保护一些古建筑、古遗址,这说明人们开始对废墟的价值有所认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南宫生,姓宋,名克,家南宫里,吴人。伟躯干,博涉书传。少任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家素厚藏,生用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游戏,尽丧其资。逮壮,见天下大乱,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去,学兵,得风后①握奇陈法。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周流无所合。
  家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争往迎候,门止车日数十两。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有二军将恃武横甚,数殴辱士类,号虎冠。其一尝召生饮,或曰:“彼酗,不可近也。”生笑曰:“使酒人恶能勇?吾将柔之矣。”即命驾往,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其人竦听,居樽下拜起为寿,至罢会,无失仪。其一尝遇生客次,顾生不下己,目慑生而起。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者。生故缓辔当中道进,不少避。知生非懦儒,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明旦介客诣生谢,请结欢。生能以气服人类如此。
  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与人论议,祈必胜,然援事析理,众终莫能折。时张士诚数用师,生私策其胜负多中。欲致生幕下,不能得,将中生法,生以智免。家虽以贫,然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所知有丧疾不能葬疗者,以告生,辄令削牍疏所乏,为请诸公间营具之,终饮其德不言。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而贤过之。
  久之,稍厌事,阖门寡将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