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阅读: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摇篮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改革
宁明一中:陆江
任何学科都具有其特定的思维方法。作为创造教育的核心,创造思维教育所强调的,则是一般的创造思维规律。一般认为,创造思维的主要特征在于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语文教学对培养创造思维有独特的作用。语文学科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学好语文,能提高学生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语文课本内容多是各类经典文章,大都代表着当时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水平,是那个时代先进思想的记录,是作者创造性思维的结晶。学习语文能使学生不断地吸收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成果,获得自学能力,学会终身学习。可见,语文学科比其他学科的创造空间都要大得多。
与作文相比,人们往往忽视阅读对发展创造思维能力的作用。其实,阅读是对读物、作品的再生产、再创造。阅读是发展创造思维能力的肥沃土壤。接受美学认为,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贾宝玉。据国外的统计,科研人员在一项研究中,用于查找和阅读情报资料的时间,要占完成该项研究课题时间的50.9%,而编写报告的时间仅占9.3%。可见浏览、阅读已经成为科研的基本能力。在基础教育中,阅读教学正是培养创造精神、发展创造能力、造就创造性人才的摇篮。阅读教学主要培养创造性阅读思维,进而发展学生的阅读创造能力。
然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普遍不高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顽症。有关统计数据说明,每年高考、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叙述得分率不到50%。近年来,语文界围绕着阅读教学如何走出低谷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在此,我想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看法。
传统的程式化教学,不分文体、不辨学生好恶,一味地按同一模式教学各类课文;在教学中,事无巨细,必从审题、作者介绍和时代背景入手,对字、词、句、段、中心、写作特点大讲特讲,篇篇如此。学生不但未领会教师的苦心,反而会阻塞他们接受语文信息的通道,产生语文学习的负效应,达不到阅读教学的目的。更可悲的是:用固定不变的教法去指导原本思想活跃、渴求新知的学生,日积月累,他们只会按照一个模式学习,彻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显然与时代、与世界潮流背道而驰。因此,教师要通过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从而开拓学生思维,最关键的是大胆摒弃陈旧的观念和教法,树立新型的阅读教学观。
新型的教学观至少应包含如下要素:
一、要摆正阅读教学中"主导"和"主体"的位置。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仅停留在扮演知识"讲述者"的角色上,而是要求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这正是布鲁纳所主张的在教师的指导下,要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去积极探索。教师的"导"要注意"导"在点子上,"导"在关键处,"导"在恰当时,反对那种不择重点的"注入式"教法。例如:我在"《雷雨》戏剧语言欣赏"一课,课文本身很长,精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