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9980字。

  白鹭洲中学2010——2011学年度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卷
  命题:高二语文备课组      审题:高二语文备课组
  本卷总分为150分   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 拥趸(dǔn)    侪辈 (chái)    犯罪未遂(suí)  残垣(yuán)断壁
  B. 采撷(xié)    噱(xué)头     女红(hóng)    荦(luò)荦大端
  C. 揣度(duó)    伶俜(pīng)    蹩(bié)脚      戛(jiá)然而止
  D. 委蛇(yí)     冠(guàn)心病    坍圮(pǐ)     空穴(xué)来风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渲泄 家具店 庖丁解牛 察颜观色
  B.蓦然 筼筜谷 迫不急待 山青水秀
  C.青睐 度假村 声名鹊起 毋庸置疑
  D.磋跎 绊脚石 雪泥鸿爪 各行其是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几处       。
  ②孩子过多玩网络游戏,父母应适当加以_____。
  ③几项调控房价措施相继出台、说明政府      房价增长过快的态度相当坚定。
  A.胜地   干涉   控制    B.圣地   干预   抑制
  C.圣地   干预   控制   D.胜地    干涉   抑制
  4.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电视剧《蜗居》一炮打响,不久就有《蚁居》播出,后者与前者情节类似,给观众狗尾续貂之感。
  B.目前,各级法院中会速录的法律人才还不多,因此掌握了速录技能的法律系毕业生成了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
  C.垂涎于“明前茶”的号召力,一些不法商家趁机用“春茶”“早春茶”等概念打擦边球,图谋侥幸获取高利。
  D.张爱玲小说中运用的古典词语受到普遍关注,评论者对此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是奇词妙语,锦心绣口;有人认为是陈词滥调,无病呻吟。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9日晚,著名音乐人高晓松驾车在东直门外大街一路口制造了连环追尾事故。他体内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高达243.04毫克以上,是醉驾标准(80毫克)的3倍多。
  B.令记者感到意外的是,揭晓诺贝尔奖这一被视为科学界最高荣誉、奖金高达百万美元奖项的地方,竟是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里最普通的一处二层小楼。
  C.商业部门积极响应市委号召,大张旗鼓地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出售废品的重大意义。
  D.史铁生是中国作家中少数甚至唯一坚持写实写作的人,几乎全部建立在自己的生活经历、生存体验上。
  6.下列关于有关文学作品的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
  A、《红楼梦》中,在抄检大观园时,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在怡红院里,林黛玉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但并无私弊之物。
  B、“赤壁之战”是诸葛亮出山之后参与指挥的第一场战争,为了凸显诸葛亮风流儒雅、足智多谋的形象,《三国演义》中先后塑造了“舌战群儒”、“智激鲁肃、周瑜”、“草船借箭”等经典情节。
  C、为了复仇,哈姆莱特在各种行为上都装得疯癫怪诞,也完全抛开了对奥菲利亚的爱情,对奥菲利亚冷嘲热讽。
  D、觉新深深地爱着钱家的梅表妹,但他屈从于父命,和自己不认识的少女瑞珏结婚。 不久,梅出嫁了,觉新也深深的沉溺于端庄美丽的妻子瑞珏的温存与抚爱之中。这一故事情节体现觉新性格的两重性。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谁需要影评?”这个本来不成问题的问题,现在却成了电影界必须探讨并加以厘清的一大命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基于电影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势头的加剧,影片公映需要营销性质的推广,而原为艺术评论的专业影评渐显不适应。随着媒体功能扩大和互联网优势发展,出现了媒体影评和博客影评,在它们的竞争和排挤之下传统的专业影评渐显刻板乏力。再者,观众审美水平的提升,也乐于拥有自己的话语权。诸如此类种种原因,促使电影的评论同文学一样也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变成由专业影评、媒体影评和网络影评“三足鼎立”的格局。
  综观国际影评界,近20年来有许多电影评论家都已经放弃或中止了原先的工作。据统计,目前全美国仅有31位知名评论家仍在写影评文章。在影专业评人众多且写影评历史悠久的英国,如今影片发行商都无视影评人,常常绕过他们而直接请媒体发表对新片的“佳评”。其他一些电影大国的情况也不妙,许多影评人封笔或改行,许多影评杂志发行量剧减。大概只有英国电影学会主办的《画面与音响》还有“新片必评”栏目。
  专业影评何以如此消退,如此缺失?上个世纪50年代,法国《电影手册》在安德烈•巴赞的带头掌舵之下,特吕弗、候麦、里维特等年轻编辑们撰写了那么多的影评文章,为《四百下》、《喘息》等摇旗呐喊,进而催生了20世纪最伟大的电影运动之一——“法国新浪潮”运动。上个世纪60——70年代,善辩又善评的宝琳•凯尔在《纽约客》、《信徒评论》等期刊上,“先发制人”或“隔夜评论”,为许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