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120字。

  一、导入:
  我们之前在讲《毛泽东诗词两首》的时候说过,词可以分为几个流派?
  明确:两派,豪放派和婉约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柳永的名作《雨霖铃》,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柳永这个多情浪子的世界。(板书题目)
  二、作家作品简介:
  柳永,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他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他的词曾传唱一时,甚至“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深受当时市民的欢迎。大约在少年时的“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在浙江的桐庐、定海等处做过几任小官。晚年死于润州(江苏镇江县)。
  他精通音律,变旧声为新声,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创制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这首词调名《雨霖铃》,就是取唐时旧曲翻制。这支曲本来就是寄托相思的,词调极尽哀怨。柳永此词当为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二、整体感知课文。
  1、齐读《雨霖铃》(让学生感受词的感情基调)
  明确:哀婉、悲伤、凄清
  2、指导诵读,纠正字音
  3、上下阕各写什么内容?
  明确:上阕写别离的场面;下阕推想别后的情景和痛苦心情
  三、具体赏析课文
  1、上阙分析: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起首三句写什么?是情?是景? (写景)
  明确:对。写别时景。点明季节、时间、地点和事件。勾勒了一个情人离别的典型环境。
  2)地点呢?(长亭)时间呢?(晚上)季节(秋季)提到秋季会有怎样的感觉?(萧瑟)
  明确: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景物特点:“蝉”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有萧索感受,而蝉在凄凉急促地鸣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带凉意。再看词人,一个“对”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所以,起首句已给全诗定下了基调:“凄切”。 
  明确:美在捕捉到有特征的秋景来渲染气氛,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寒蝉的“寒”点明时令,天气渐寒,深秋时节的蝉,预感生命不长,发出凄清苦切的叫声,给人凄凉、凄楚之感,“对长亭晚”更为具体地点明时间已是傍晚,“骤语初歇”更增加了寒意。这一句从写景中自然带出恋人分别的时间、地点,并营造了离别前的凄凉氛围。
  “都门畅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1)这写什么?(写情)
  明确:极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饮无绪,欲留不能,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2)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心思。为什么?
  明确:正专注于恋人,所以词中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尖锐。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1)你怎么来看待这句的意境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