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演、析、写”教学模式
在戏剧教学中的运用
黑龙江省齐分局克山农场初级中学 杨吉平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初中学生应具有初步的阅读和欣赏戏剧的能力。而对于戏剧教学,老师们大多只是采用分角色让学生读一读的方法,认为戏剧不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因而指导学生“走马观花”热闹一下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笔者认为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既挫伤了学生学习戏剧的浓厚情绪,抹杀了戏剧本身的趣味性,同时又犯了应试教育的严重错误,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搞好戏剧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热情,同时也是渗透德育的绝好途径。因为戏剧通过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反映了或喜或悲,或十分严肃的主题。如《白毛女》反映了地主对农民的压迫,《打渔杀家》的主题是“惩恶”。
搞好戏剧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戏剧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学生通过分析矛盾冲突掌握了剧情,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了解了戏剧重点通过语言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从而掌握欣赏戏剧的学习方法。
鉴于以上种种原因,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素质教育,我在戏剧教学中大胆探索,尝试了“读、演、析、写”的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校领导的好评,学生学习的兴趣空前高涨起来。
“读”即分角色朗读。通过表情朗读,熟悉课文,了解剧情,同时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演”即按课本内容编排课本剧,让学生参与,当演员。在班内把剧情现场展示出来。这样的教学手段更直观,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析”即在“读”、“演”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教学重点内容以求学生对剧情感性到理性的深入理解。
“写”即在学完一篇戏剧之后,在教 师指导下,学生把自己的感想和收获写成一篇作文,使自己思想上的收获系统化,并且提高作文水平和对戏剧的欣赏能力。
下面我就以教读《白毛女》为例,说明我在实际教学中是如何运用这一模式的。
第五册节选的《白毛女》只是全剧第一幕的前两场。第一场写杨白劳躲债后回家与喜儿在除夕之夜团聚的情景。这是故事的开端。第二场写恶霸地主黄世仁和狗腿子穆仁智逼杨白劳卖女儿抵债。鉴于第一场人物众多但矛盾冲突不尖锐的特点,我着重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同时老师用幻灯片配合学生了解剧情。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类似电影院的氛围,从视觉和听觉刺激吸引了学生。
第二场矛盾冲突比较集中、尖锐。因此我组织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边说边演。这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