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8小题,约9620字。

  宁阳县2011年初中学业水平仿真考试
  语 文 试 题    2011.06
  (试题分Ⅰ、Ⅱ两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本大题50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在答题卡上。
  1、请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     )(2分)
  A、着急(zháo)  偿还(cháng)    惟妙惟肖(xiào)     麻痹大意(bì)
  B、提防(dī)      褴褛 (lǚ)      安然无恙 (yàng)    强人所难(qiáng)
  C、酝酿 (niàng)   干涸 (hé)      一曝十寒(pù)       方兴未艾(ài)
  D、盛满(chéng)    地壳 (qiào)    不屑置辩 (xiè)     草菅人命(jiān )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遍稽群藉     睡眼惺松         中流抵柱     周道如砥
  B、记忆犹新     断壁残垣         随声附和     夜郎自大
  C、出乖露丑     不屑置辩         芸芸众生     鞠躬尽粹
  D、味同嚼腊     君子固穷         鳞次桎比     心弛神往
  3、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是(     )(2分)
  A 、上中学以来,他一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训练。
  修改:删去“一直”或删去“始终”。
  B、通过这次小提琴比赛,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
  修改:删去“通过”或删去“使”。
  C、到了退休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都还很健壮。
  修改:将“健壮”改为“充沛” 。
  D、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建设服务。
  修改:将“一切”放到“人类的”后面。
  4、选出加点字词解释不当的一项(     )(2分)
  A、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B、委而去之:委:委派        荫庇:树荫下乘凉。
  C、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D、故患有所不辟也:通“避”,躲避      恻隐:对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
  5、下列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2分)
  A、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
  B、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C、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D、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6、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是(     )(2分)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认为:成功=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C、谈到怎样教育下一代?这位教育家有独到的见解。
  D、创造,是人类智慧高度发展的结晶;创造,也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
  7.将语段后的四个句子依次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组是(    )(2分)
  ,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激湍;       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         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     你尽可品味自娱,深尝陶醉。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①③④②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
  8、 某学校的一位老师,接到一份请他参加学术讨论会的通知,但他因病不能出席。如果他给大会秘书处写信说明情况,比较得体的一句话是(     )(2分)
  A 我因病不能参加这次大会,失去了一次学习良机,对此,深感内疚。
  B 我因病无法前去参加大会,失去了一次与同行切磋学问的良机,对此深感遗憾。
  C 我因病不能到会,失去了一次学习的绝好机会,对此深感不幸。
  D 我因病无法参加这次会议,辜负了你们的美意,对此深感惭愧。
  9、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台晚会的节目非常精彩,当看到潘长江表演小品时,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
  B、山东电视台的几个娱乐类节目都办得栩栩如生,显示出编导很有水平。
  C、生活、学习中有不明白的地方,要虚心向老者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D. 我们每年都在家乡植树,现在,那里的树已是花枝招展,鸟儿也回来了。
  10、下面语段横线上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设立“世界图书日”(4月23日)的基本宗旨是让各国政府与公众更加重视图书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交流信息的形式,(   )传播媒体日益复杂先进,(     ) 图书依然是积极教育与批判思考的基础。这绝(   )专家学者的一孔之见,( )经历史实践证明的真理,(    )应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学习的内容。
  A.如果    而    不是    就是    才
  B.即使    但是   非     而是    更
  C.因为    所以   不是   却是    更
  D.尽管    但是   不是   而是    也
  11、 作家、作品、时代(国别)对应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俄国
  B、郭沫若————《女神》——————现代
  C、曹操—————《观沧海》—————东汉末年
  D、屠格涅夫———《皇帝的新装》———丹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