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0770字。主要内容是学生举例说明词的产生经过以及其派别。

  1.0 前言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是为了配合按曲歌唱的需要而衍生的。词也是一种以音乐为主体而发展起来的新兴文体。词的兴起与音乐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词这一种文学形式,起于唐代,而在宋代迎来了它的全盛期。词的发生与唐代的新音乐有密切关系。这些外来音乐与地方民谣经由教坊而普遍流行起来,合上这些旋律歌唱的歌词就是词的起源。
  词其实是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词始于隋,定型于中晚唐,藩衍于五代,盛行于两宋,而绵延于金、元、明、清及近代,有一千多年的漫长历史。
  但是宋朝以前的词,只是个序幕,为期日后的发展所埋下的伏笔;而宋朝以后的词,只能算是余响。隋唐之际,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
  本文将以几个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何谓词。我们将举例说明词的产生经过,并阐述两宋宋词的派别,各派别的特色,其代表作家及作品。
  2.0 何谓词
  词最早起源于民间,乐工伶人,以文就声,由乐定辞,为当行本色。他们对依曲拍为句的词体的成立,是最先作出贡献的。盛唐到中唐,是燕乐乐曲的繁盛期,也是词体在民间、在乐界的孕育、生长期。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来由西域胡乐与民间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於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词最初主要流行於民间,《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
  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和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词终於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全宋词》共收录流传到今天的词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将近两万首,从这一数字可以推想当时创作的盛况。
  承平享乐的社会环境是导致宋词盛况的其中一个原因。宋朝虽然多外患,但是国内大抵安定、经济发展迅速,出现了一个承平的局面。人民竞于享乐,词乃随着音乐传播于秦楼楚馆,进而普及社会各阶层,蓬勃地发展起来。再来,宋神宗、徽宗、钦宗、高宗、孝宗、宁宗等皆妙解音律,能制新词,获得许多上层人物的喜爱。在君主的爱好提倡,贵族人士,趋争风尚,造成宋词的全盛。
  文体进化的必然趋势,也是促使宋词大盛的其中一个原因。诗至晚唐,变化殆尽,后续者已难有作为。词却不然,它经过唐、五代的成长,配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再加上政治力量的推动下,迅速地向前迈进,造成了词的黄金时代。随着词的发展,经柳永、苏轼,逐渐扩大了词的题材,至辛弃疾达到高峰,成为和诗歌同等地位的文学体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