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260字。

  如何体会古诗中的思想感情
  邗江区红桥高级中学   杨欣
  诗歌,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它那博大精深的格调,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弘扬着永恒不朽的生命力。应该说,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在新课标中,古诗也占有重要地位。如果语文老师善于艺术地、充分地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美,那么,古老的诗词也完全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通过品读古诗,学生可以跨越历史的门槛,与诗人作心与心的交流,去神游祖国的秀美河山,去感受那雄壮的英雄气概,去体味其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从中受到陶冶,启迪和激励,提高语文素养。古诗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素养;有助于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
  而在古诗教学当中思想感情分析对于理解诗歌尤为重要。那么,在教学中,怎么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呢?
  一、知人论世,挖掘主旨。
  “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是评论文学的一种原则。诗必有感而发,优秀的诗作都是诗人感情被现实生活激发点燃后抒写的。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生活及个人际遇、经历、创作意图、个性气质不同,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一样。因此,学生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明晓作者的生平、思想,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爱国忧民的杜子美可以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惧欢颜”的雄浑悲慨,风流倜傥的李青莲就有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潇洒不羁;曹操横槊赋诗,《观沧海》慷慨悲凉;曹丕志得意满,《燕歌行》志深笔长;曹植少年才俊,《白马篇》英逸豪迈同为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追求隐逸,诗中有画;孟浩然追求入世,语谈而意长。我们循着这一印迹,就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诗人歌中所表达出来的情感。
  二、抓住诗眼,挖掘内涵。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面。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便是所谓“诗眼”、“词眼”。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如果去了“闹”字、“弄”字,所写景色原也平淡无奇。而着一“闹”字、“弄”字,就境界全出,顿然改观。陶潜“悠然见南山”。“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映入眼帘。用一个“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自然成了人观照的对象。而用一个“见”字,人与自然不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料南山见我亦如此。与自然一体也就与天地一体,与宇宙一体,是天地境界或者近于天地境界。如果是“望”,就成了有意所为,而“见”字正写出了人与自然,乃至于宇宙之间的一种和谐。
  教学中就是要抓住这些重点词句,围绕重点词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如李商隐的《无题》诗,诗眼就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抓住这两句诱导,可以提挈全篇,领悟诗人忠贞不渝的感情;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极其完美地表达了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三、发挥想像,体会意境。
  古诗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现得比较含蓄。教学时,必须启发学生逐句逐段地进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中去感受,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怎样才能进入意境呢?这就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象,引发学生体验、感受、联想和想像,从而拉近古代和现代的距离,赋予古诗文以新的生命力,如鱼之江海中,自有无穷乐趣,而后发现情致理趣所在。如“古道西风瘦马”、“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等都是富有情致理趣的句子,都可用来激发学生审美的兴趣,从而引导他们一步步地深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读中品位赏析。在读中展开想象,体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