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10字。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
师:“倚天仗剑,挂弓扶桑”这是有着庄子般超逸和孟子般英气的神仙般的诗人李白的自我刻画。天宝元年,李白出发了,他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应召入京,然而,快乐只是短暂地驻足,翰林供奉,权贵排挤,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安世济民”、“功成身退”的幻想。天宝三年,玄宗“赐金放还”,李白黯然离京。第二年,身在东鲁的李白决定南游吴越,临行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加粗字幻灯展示)。
师:刚才我听到有些同学将“吟”读成Yǐn,这个字应该读什么音呢?什么意思?
生(马上纠正): “吟” 读yín。(但对“吟”的意思,做沉思状)
师:“吟”是一种歌行体,白居易不就有《暮江吟》,孟郊有《游子吟》吗?一般与前面的内容连读,也就是“梦游天姥吟 / 留别”。
师:不错,这首诗正是诗人赠与东鲁朋友的,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师:天台,“台”念tāi。那么,这个梦从哪里开始又到哪里结束呢?
师:也就是说是个从内容来看,大概可分为:梦由——梦境——梦醒。(加粗字幻灯展示)
师:结合最后一段,看看哪里点到了“留别“?诗人向东鲁诸公表明什么心迹呢?
生:“别君去兮何时还”点到了“留别”。诗人留别寄语是“且放白鹿青崖间……使我不得开心颜”。
师:“白鹿”是个怎样的意象?请同学们关注一下注释。(学生:隐逸、寻仙访道)
可见,本诗实际上是借留别以言志(寻仙访道、不事权贵)(加粗字幻灯展示)
(我们可以推论:诗人写这首梦游诗是为了向东鲁诸公表明不事权贵的心迹。问题是,诗人为什么选择梦游诗呢?梦游与诗人所言之志有何联系呢?)
师:诗人因越人传说天姥险峻绮丽,而起游兴,还未启程,已先梦游。第二段便集中写诗人梦游的过程,这也是诗歌最精彩的部分。接下来,老师把第二自然段朗读一遍,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诗人遨游于梦境之中,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怎样的一些画面?能不能
师:有人说文字是生命的酒,诗歌的文字尤其如此。既然是酒,就应该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品一品这坛千年佳酿。好,哪一位同学将第一个勇敢地站起来和我们分享呢?
师:非常好,我们这位同学十分准确地抓住了“飞”字。那么,这个字除了充满神奇的效果,是否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此时的心情呀?
师:很好。如果说月下镜湖是清幽的,那么镜湖的月亮则给人一种十分熟悉的似曾相识的感觉?是什么呢?
师:是的,李白笔下的月亮总是温情脉脉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不正是诗人与月共舞,与月为友的最好写照吗?还有吗?诗人还看到了什么
生2:诗人一路攀登,在半山腰看见了徐徐东升的太阳,还听到空中传来天鸡的鸣叫声。写出了山的高大、雄伟;并且一路上奇花异草令人眼花缭乱。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极有震撼力,惊心动魄。
生4:仙人们以霓虹为衣,以风为马。(师:怎样的形象?)飘逸脱俗的。
生4:老虎为他们鼓瑟,鸾鸟为他们驾车。而且,聚会的地方金碧辉煌。
师:这是一个瑰丽多姿,险怪神奇,而又变幻莫测的梦境,这是一个灿烂辉煌,自由极乐的神仙世界。(教师小结)
师:不错,正所谓“心驰神往,虽身不能至,则心向往之”。而我们也不由得随着诗人的笔触摇曳生情,起伏跌宕,并充分领略诗人李白所特有的表现手法——大胆的夸张与瑰丽的想象。(加粗字幻灯展示)
师:那么,现在我们就不那明白:诗人为什么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