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20字。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背景介绍】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第二年写的。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召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玄宗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他,又受到权贵的排挤。他在长安不到两年就被赐金放还。政治上的失败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
【作者简介】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所谓“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就是他最执着的人生信念。
【李白与泰山】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天宝元年(742)四月,李白来到泰山,作较长时间的浏览逗留,并写下了一批关于泰山的作品。也留下了他在那一特殊时期的心路历程,成为泰山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佳作。附《游泰山六首》:
(其一)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玉女四五人,飘摇下九垓。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
(其二)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遗我鸟迹书,飘然落岩间。其字乃上古,读之了不闲。感此三叹息,从师方未还。
(其四)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
(其六)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观。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歌。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寂静娱清辉,玉真连翠微。想象鸾凤舞,飘摇龙虎衣。扪天摘匏瓜,怳忽不忆归。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明星坐相失,但见五云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