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题,约7020字。
第20课 《雪》四人谈
高密市秋水中学 黄建
【课文导读】
《〈雪〉的联想》
本文是1963年王蒙在当时的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时所写。作者对鲁迅先生的《雪》进行了富有特色的研究,发表了独到的见解。王蒙从联想的角度,谈了阅读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的感受。作者对那种脱离《雪》的形象和思想、简单地从象征比喻的角度进行粗浅的判断的做法,给予了坚决的否定,指出要想真正深入地感受作品,必须借助于联想。透过作者融注于作品中的与“雪”的具体描写相关涉的各种信息,展开联想,就可达到对“雪”的后面的“那种更大更深更感人的形象和思想”的把握。
《灵魂的柔软和坚硬》
本文是一篇评论,但又不同于一般评论的写法。结构不像一般的评论那样严谨,特别注重逻辑的严密,而是信笔写来,以意贯穿,以感受、联想为主;表达也不像一般的评论那样以议论为主,强调理性和概括,而是以叙述描写为主,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一些长句则将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融合为一体;从内容看,甚至几乎不直接评论有关作品,自己的观点态度也不像一般评论那样鲜明,但读来却别有滋味, 用心揣摩又不难读出作者对《雪》的解读和评价。
《简洁精纯的〈雪〉》
视角的独特是本文突出的特点。作为一位作家,作者把品评作品的角度放在了写法的分析上,就用笔方法上的特色,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在作者的眼中,《雪》的魅力首先表现在它文字的表现力上,能够用极其简练的笔墨把所写景物形神毕现地展示出来,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其次在众多写雪之作的包围中,能够异军突起、独辟蹊径,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写作个性,这当然是一般人所难以做到的。
《〈雪〉的独特之处》
本文着重分析了《雪》一文运用的对比手法, 指出鲁迅写“暖国的雨”和“江南的雪”是为写“朔方的雪”起对比、衬托作用, 并分析这种对比和衬托对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
【学习重点】
1.初步理解文学评论的写法。
2.引导学生理解四位作家、学者谈鲁迅先生的《雪》,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大一致的地方,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其间的异同。
【学法指导】
《〈雪〉的联想》
这篇文章重在指导我们如何欣赏文学作品, 因而语言的理论性较强, 阅读中要注意理解。如文中谈到作家创作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时, 分有意识(自觉) 和无意识(不自觉)。而读者欣赏这一形象时, 就要展开联想, 透过作品, 去理解作家的心境以及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文学欣赏往往要超越作家的创作目的。
《灵魂的柔软和坚硬》
这篇文章从两个方面构想了鲁迅创作《雪》一文的内心世界:对故乡的温情和对战斗的激情。但作者并没有平分笔墨,而将重点放在鲁迅温情的一面。因为我们更多地把鲁迅当作一名战士,看重他坚硬的一面。阅读中,要认真体会这一点。
《简洁精纯的〈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