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870个字。

  第十六课愚公移山
  高密市秋水中学黄建
  【课文导读】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既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富有神话色彩,读来脍炙人口。文章成功地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大自然的伟大魄力,同时也说明了要想战胜困难,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的道理。
  【学习重点】
  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3.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学法指导】
  学习本文,首先应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其次应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愚公精神,挑战自我,争做时代的骄子。
  【训练提升】
  一、基础巩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始龀(  ) 荷担(  ) 孀妻(  ) 箕畚(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年且九十()
  (2)吾与汝毕力平险()
  (3)杂然相许()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通“”词义:
  (2)河曲智叟亡以应“”通“”词义:
  (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通“”词义:
  (4)甚矣,汝之不惠“”通“”词义:
  4.原文填写:
  (1)愚公之所以决心移山,是因为。
  (2)愚公坚信山能被移走的原因是。
  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与“始一反焉”中“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甚矣,汝之不惠。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一狼洞其中
  6.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河阳之北  B.汝之不惠  C.操蛇之神  D.渤海之尾
  7.选出“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3分)
  A.其妻献疑曰  B.其如土石何  C.帝感其诚  D.惧其不已
  8.下面各句朗读语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9.指出下列字的意义和用法有别于其他两句的一项。
  (1)于(        ) A.直通豫南,达于汉阴。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C.告之于帝
  (2)而(        ) A.面山而居。B.何苦而不平C.聚室而谋曰。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写出了一些生动的细节。
  B.本文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