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10张,课件制作形式简洁,重在指导学生鉴赏探究,配套教案约2660字。

  《双桅船》教案
  蓝燕芬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把握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情感
  二、 过程与方法:
  在诵读、合作探究和教师点拨中探究诗歌的深层涵义、体会诗中所包含的情感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诗中寻求共鸣,获得健康的情感体验和生活启示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中的意象的象征意义,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阅读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
  【教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走过悠长寂寥的雨巷,再别离如梦如幻的康桥,今天我们将乘坐双桅船,走进女诗人舒婷的世界。雨巷诗人潇洒多情,康桥才子飘逸儒雅,舒婷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舒婷长相一般,出身一般,学历也很一般。初二还没念完就加入到上山下乡的行列中去,回到城市,做过各种各样的临时工。她只是一个其貌不扬的普通女工。(人不可貌相,才女不必问出处)。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朦胧诗派是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一个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有舒婷、顾城、北岛。朦胧诗强调抒写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通过一连串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具有朦胧、隐讳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
  1.一位同学范读,教师点评并指导朗读要领,然后全班齐读。
  朗读提示:第一节前两句要读得短促有力,尤其是第二句,要读出坚决的语气。“风暴”、“灯”这两个词也要读得强有力。写到“岸”的句子要饱含深情地朗读。
  2.学生自读,找出诗中出现的意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这些意象所组成的画面。
  明确:“双桅船”、“雾”、“风”、“岸”、“风暴”、“灯”
  辽阔的海面上,烟雾迷茫,一艘孤独的双桅船,在导航灯的引领下,迎着风浪艰难前行,一次次靠近海岸又一次次重新启航……
  三、鉴赏探究
  齐读全诗,思考:
  1.各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学生讨论后回答)
  意象解读方法:①抓住意象的特点,例如“雾”的迷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