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620字。

  《孟子》两章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 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
  3、 背诵两文。
  助读材料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 ,是后世母教之典范。《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主张以'仁政'来统一天下。孟子还主张'性善'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 导入
  二、 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
  三、 再读课文 疏通文意
  (结合文下注释疏通文意,标出疑难,师生释疑。)
  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和句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四、理清文脉,把握文意
  1、本文的论点?
  2、“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
  3、谈谈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五、中考链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含义(3分)
  ⑴ 池非不深也( )
  ⑵ 委而去之( )
  ⑶ 故君子有不战(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得道者多助 策之不以其道 惨无人道
  B、委而去之 去国怀乡 去留两便
  C、寡助之至 比至陈 无微不至
  D、攻亲戚之所畔 辍耕之垄上 始龀,跳往助之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⑴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译:                               。
  ⑵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译:                               。
  4、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观点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具体体现?
  第二课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 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
  二、 再读课文 疏通文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