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六 国 论 
苏 洵
吴天学 广东省东莞光明中学 语文组
一,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本文12个文言实词的含义和用法 
2,两个文言虚词:以 于 (“为,之”在下一课讲)
3,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礼,封 .义 .日,月 其实 至于 智力 祖父.
能力目标
4,学习本文提出论点,分层论述
5,掌握史论“借古讽今”的特征
情感目标
6,学习作者爱国情操和忧患意识
教学目标描述
能力描述 层  级 学习行为动词
知识目标1,2 识记,理解    A, B 背诵,识记,领会,懂得
知识目标3 理  解, B 理解,懂得,辨识
能力目标4。5 理解,分析    C, D 懂得,掌握,分析
情感目标6 分析,鉴赏    C, E 分析,概括,评析
二,教学思路设计
   教师      知 能      学生
三,教学时间设计:  三课时(理清思路,第一段 / 二/
四,教学方法设计 : 整体阅读法,自学探究法,讨论法,
五,多媒体辅助设计: 原创课件 
六,重难点导读设计
1,导入语-----三字经:“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诗书……”知道这里的“苏老泉”是谁吗?
简介苏洵及三苏文学成就(结合九五年高考题)
2,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文章,从题目上看,本文将要围绕什么进行议论?课题给我们提示了文体及论题的范围。
     
3,围绕六国灭亡的故事,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教师范读课文(背诵)―――学生听读思考――――学生回答提出的观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4,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我们称之为论点。在文中这个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5,有历史知识的人都会知道,六国破灭有赂秦者也有不赂秦者,作者都归结为“弊在赂秦”,这是一个矛盾,课文怎样解释这个矛盾来维持自己的论点?
  以上问题找原句回答,在解答原句时,重点讲清“兵,弊,互,率,完,”意义
  小结:本段的逻辑关系
   本文下笔点题,首先排除了“兵”和“战”的因素,笔锋一抖,直接点出,“弊在赂秦”然后从赂者和不赂者两方面指出破灭的原因  (见板书图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