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40个字。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十六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仁,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1.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2.礼之用,和为贵。——《学而》
(1)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患:忧虑,担心。人:指别人。不己知:“不知己”的倒装,不了解自己,是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别人不了解我,我还是我,于我自己并没有什么损失。所以,“人不知而不愠”,值不得忧虑,更没有怨天尤人。相反。“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我不了解别人,则不知道别人的是非邪正,不能亲近好人,远离坏人,这倒是值得忧虑的。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的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了自己的命,六十岁听到别人说的不是,我也不和他争辩,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的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5.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