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980字。
月考作文“诚信”讲评
潘源祯
一、 考试中的主要问题
1、 审题失误
主要原因分析:(1)找错对象;比如许多考生把“扛走木头的人”当作材料的对象,因此得出了要“勇于尝试”、“敢于实践”、“抓住机遇”、“自信”、“行动”等观点(2)标新立异
2、 观点含糊
主要原因分析:(1)概念理解偏误(诚信与信任);(2)论点表述不规范,出现明显的逻辑问题。比如,在构建关系型命题时,不少考生混淆了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将观点表述为“拥有诚信就能走向成功”,试问,诚信是成功的唯一条件吗?不是,那么正确的表述是“拥有诚信才能走向成功”。
3、 结构混乱
主要表现为:(1)文章段落安排不合理;(2)开头冗长;(3)结尾仓促或缺少结尾;(4)论据冗长;(5)缺少衔接
4、 论据不足
主要表现为:(1)文章用例不足;(2)论据千篇一律;(3)熟知论据扩写化
5、 用例不当
主要表现为:(1)套用论据;(2)用例硬伤;(3)瞎编论据
6、 缺少分析
主要表现为:罗列论据,说理不足,不懂如何说理,方式简单。
7、 立意肤浅
主要表现为:为分析而分析,分析浅尝辄止,给人隔靴搔痒之感。
主要原因分析:对社会关注太少,用例陈旧,认知停留在儿时的水平。比如,多数同学仅仅是围绕着“狼来了”、“曾子杀猪”的故事展开说理。
8、 文体不明
主要表现为:议论文记叙化和散文化。
特别提醒:11年新高考更是突出强调文体明确这一点。
福州市检的作文题:
题目:威信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必须注明所选的文体。
评卷参考:未注明文体的扣2分。
二、 重审材料
材料对象:商鞅
材料关键句中的关键词:取信于民、以表不欺、确信可信
追果溯因:结果——获得百姓的信任,新法顺利施行
原因:表面——商鞅马上给了他五十金
本质——商鞅讲诚信
材料传递的观点:讲诚信获得信任。讲诚信得民心。
三、 对比01年高考作文题
一个年轻人,在漫漫人生路上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一个渡口的时候,他身上已经有了七个背囊:是美貌、金钱、荣誉、诚信、机敏、健康、才学。渡船开出的时候风平浪静,过了不知道多久,风起浪涌,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老艄工对年轻人说:“船小,负载重,客官你必须丢掉一个背囊,才可安全到达。”看年轻人不肯丢掉任何一个,老艄工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想了想,把“诚信”丢到了水里。
“诚信”被丢掉了,引发你想到了什么?请以“诚信”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是自己的经验、体会、经历,或信念、看法,也可以编寓言、故事。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
对比思考:01高考作文与此次作文命题的异同点。
四、 如何修改与提升
针对文章问题,对症下药。
1、关于观点:讲诚信获得信任。可如何演变呢?我们可以通过补充主语和宾语的方式,打开我们的思维。
比如,为人处世只有讲诚信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因为诚信是立人之本。正所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或可在细分成以下分论点:
为人讲诚信才能获得朋友的信任。因为诚信是交友之基。曾子“三省”之一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只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才能达到“朋友信之”、推心置腹、无私帮助的目的。否则,朋友之间充满虚伪、欺骗,就绝不会有真正的朋友,朋友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为人讲诚信才能获得家人的信任。因为诚信是齐家之道。唐代著名大臣魏徵说:“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家人之间以诚相待,诚实守信,才能和睦相处,达到“家和万事兴”的目的。若家人彼此缺乏忠诚、互不信任,家庭便会逐渐崩溃。
再如,商家只有讲诚信才能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因为诚信是经商之魂。在品牌经济时代,树品牌是企业的发展之路,而品牌的树立源于企业的诚信。
再如,政府讲诚信获得百姓的信任。因为诚信是为政之法。孔子在“足食”、 “足兵”、“民信”三者中,宁肯“去兵”、“去食”,也要坚持保留“民信”。因为孔子认为“民无信不立”,如果人民不信任统治者,国家朝政根本立不住脚。因此,统治者必须“取信于民”,正如王安石所言:“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