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90字。
教师文学修养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标题:《阿房宫赋》教学案例
作者:周晓填
单位:兴文中学
课题序号:语文必修2 第四单元 文言文(1)
《阿房宫赋》教学案例(第一课时)
作者:周晓填 工作单位:广东省普宁市兴文中学
案例背景
《阿房宫赋》是千古传诵的奇文、妙文。但同时又是教学中的难文硬文。它是赋的优秀篇章,但文辞简奥的特点又往往给学生的诵读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要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地方,督促学生查找有关词典资料以加深理解。这些工作在学生课前预习中做了充分而必要的强调。学习中,充分利用本文句式对偶、音韵和谐、辞采华美等特点,加强理解和诵读。诵读时,除了注意句式的错落变化,还注意每个句子节奏的划分。文意的理解重点放在第四、五段作者对秦亡的历史教训和现实意义的探究。实词的理解,利用句式特点加以体会。
案例题旨
我国民主思想先驱梁启超先生提出过课堂上的“民主化”的倡议。曾说中国课堂教学一要科学性二要民主性,所谓的民主性就是针对长久以来中国课堂的“填鸭式 ”、“灌输式”教学而言。至此,师生互答式样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其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教学对话建立教学的民主,变“以老师主体”为“以学生为主体”,来促进学生个性与兴趣的全面发展。所以本课旨在加强与学生之间课堂的互动,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案例过程
一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
1 、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并归纳文章的字词。
2 、了解有关阿房宫的历史,丰富文化知识。
3 、回顾赋的文体知识。
4 、找出文中写景或抒情深深打动你的句子进行分析。
说明:这一步旨在引导和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面对教材,学生不应该是等着老师来教学,来给他一个模板式的记忆内容。而是在不带着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的前提下自主地和文本对话。在和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注重自己的感受、经历和体验,为后面师生对话以及生生对话打下基础。这一步相当重要。
二 . 教学导入: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