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 祠
教学目标:
1、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初步学会分析短小的文艺性说明文,体会比喻、对偶、排比、引用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3、了解晋祠的悠久历史和优美的自然风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精读重点语段,领悟关键词语的含义及修辞方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播放《班德瑞》乐曲。班得瑞是瑞士的演奏乐团,它的音乐唯美、宁静,呈现出清新的自然气息,完整忠实地呈现出美仑美奂的自然风光,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美是音乐带给我们的。西方19世纪的艺术家把建筑称为“凝固的音乐”,除了形容建筑和音乐一样有着明确的音律以外,也说明完美的建筑犹如一曲完美的乐章,表现为一种和谐的旋律。而中国园林则是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的精华,每一个园都有自己的风格,在不同的季节里呈现出不同的风光。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座北方的园林——晋祠。
有没有同学知道“晋祠”名字的由来?先听我来讲一个《桐叶封弟》的故事吧。
西周初年,武王姬发死后,他的大儿子姬诵还很小,就由周公姬旦扶助做了国君,就是成王。成王继位初上,唐国发生武庚叛乱,周公亲自带兵到唐国平息了叛乱。此后的一天,姬诵和弟弟叔虞在院子里做游戏,他随手从地上拾起一片梧桐树叶,剪成玉圭的形状,送给叔虞说:“我拿这封你吧。”叔虞把这件事告诉了周公,周公就问姬诵:“你要封叔虞吗?”姬诵说:“我是和叔虞做游戏呢!”周公说:“天子无戏言。既然说了,就要用史书记载他,音乐歌舞庆贺他,典礼成全他。”于是姬诵就把叔虞封为唐的诸侯。
叔虞来到唐国以后,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从此安居乐业,生活富足。日后七百年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一派兴旺景象。叔虞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就选择了这片山清水秀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因境内有晋水流淌,于是,将国号“唐”改称为“晋”,祠堂改名为“晋王祠”,简称“晋祠”。
1、简要介绍作者。
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