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 用 蓄 势 着 力 突 转
河北省兴隆县第一中学 陈依连
邮编067300 电话 03145056326
教学目标:
通过相关写作知识的传授,范文的示范,设置情境,激发热情,使学生学会运用突转的方法写出事件的波澜,从而培养创新写作能力。
教学设计:
1、首先了解相关的知识,弄清什么是空突转,进行思维训练。
2、然后用范文进行示范,使学生具体感知,激发写作热情。
3、最后设置学生感兴趣的作文题,创设情境,完成写作。
教学教程:
[知识讲解]:
突转指的是情节的突然转变。它是在运用蓄势,层层铺垫,步步烘托,多方萦洄迂曲,造成一种引而不发而一触即发的情境,然后笔锋一转,造成情节的曲折。这种反常的转折,或表现为喜事突然变成悲事,或表现为人物从顺境突然转为逆境,完全超出了人们所预料的正常轨道,引起读者惊奇的感觉。美国小说家欧•亨利专以“突转”见长,《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藤叶》等,都是渲染铺垫而形成一种翩翩欲动的氛围,使中心部分产生“银瓶乍破”“铁骑突出”的动人心魄的艺术力量。
突转使情节变化速度急,力度强,起伏陡峭。但它必须以“新”为其灵魂,以“意料之外”造成读者惊奇,同时要使读者在惊奇之余又转化为情理之中。关键在突恩之前的蓄势要选取与中心命意相反的事充分渲染,直至末段,一齐倒转,逼出结局,使结尾产生千钧之力,震撼人心。
[借鉴实例]
莫泊桑的《项链》结尾一段:
佛来思节夫人停下脚步,说:“你是说你买了一挂钻石项链赔我吗?”“对呀。你当时没有看出来?简直是一模一样的啊。”于她带着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
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抓住她的双手,说:“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只值勤五百法郎!……”
作者把假项链的情节放在最后揭晓,之所以产生撼人心魄的力量,恰是得力于对玛蒂尔德十年辛苦不寻常的渲染铺垫,引读者沿逻辑思路思考,以为可以推测到故事结局了,但情节突然一转,豁然开朗,达到一个完全没有想到却又合情合理的结尾。
又如:
灯 光
江 西 毛 江 中
每次晚上走过回家必经的这条小巷,总是可以看到临巷的一间窗户的灯光,穿过有着美丽花纹的玻璃,静静地泻在小巷坑坑洼洼的地上。在那灯下,也总有一个依稀的背影,在默默地做着什么。我想,这或许是个刻苦求学的学子吧,要不也是一位勤于耕耘的老者。每每我经过这窗下,总是这样想着走过这条小巷。
而今天,经过小巷的时候,那熟悉的灯光却异乎寻常地没有亮,小巷的周围一片黑暗。这时候,我心中不禁无限留恋起那束温馨的灯光,它不仅能照亮小巷不太好走的路,而且能给夜行的人壮胆。今天这灯光为什么消失了呢?“噢,这灯光……”我心里不禁喃喃地呼唤着。
第二天早晨去上学,路过小巷,却见小巷里围着一群人。很多人站在那灯光射出来的窗前,轻轻地说着、叹息着。我心中顿时涌起一种莫名的感觉,拨开人群,我站在了窗前。一位大伯深沉而悲伤的诉说,使我明白了一切。
那灯光的主人,那个熟悉的灯光下的背影,是一个不幸的孤身老人,昨天夜晚,他静静地告别了这个世界。然而,我却怎么也不曾想到,这位老人是个盲人。明白了这一切,我的眼框湿润了。
一个盲人,却在每一个夜晚,静静地坐在灯下,送上一束温馨的光,给夜行在小巷的人们以平安、以祝福,然后自己静静地谛听走过去的每一声脚步,又会心地微笑着,微笑着……
在这盏灯下,那位可敬的老人虽然看不见什么,然而人们却看到了那位可敬的老人的一颗明亮的心,与这盏灯一样,泼泻着温馨而又宁静的光,照耀着夜行人前行。
美,就在我身边。
[简评]
作者以构思巧妙取胜,先写灯光之美,再引出对灯光主人的猜想,巧设伏笔。然后用侧面描写,层层剥笋,撩开了笼罩在灯光上的神秘面纱,使事实与猜想形成强烈的反差,行文跌宕,凸现主人公金子般的美好心灵,给人以强烈的感染。以一位盲老人用静夜的灯光来方便小巷的行人,换成自己心灵上的一片光明这一情节来表现主题,新颖独特、意味深长,体现了习作者对生活中的真善美的探求,构思巧妙,表现力强。
[课外练笔]
请以《美丽的尴尬》或《美丽的欺骗》或《美丽的误会》或《美丽的错误》或《美丽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小小说。要有意识地运用铺垫逆转,使结局要有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惊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