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500字。
“创新写作教育与研究”教案——想象和联想
——课件设计文字解说
备课人:陈孝国
教学目的
训练想象和联想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同上
教学过程:(以下序号为幻灯片序号)
1、开始
2、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想象和联想的方法
3、请先看一个图:圆。
问:你能由这个圆想到些什么物体?
4、回答:红日,月亮、桥、球、轮子、运行轨道,
5、地球、太阳系、苹果、钟、盘子等。
6、什么是想象
想象是人们在头脑中运用过去经历获得的表象,经过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以生活为源泉,以意旨为轴心,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也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因为写作的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想像,审题立意,布局谋篇,都离不开想象。所以,要激发自己的思维,发展自己的智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就离不开想像这种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我们刚才看到的只是一个空心圆,但我们想象出这么多的事物。这是什么原因?这就是说:想象是根据已知的事物去创造新的事物。
7、想象的种类,想象分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脑中形成客观上已存在的、但自己并未经过的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8、请看1991年高考语文试题第35题,要求“以一个圆的想象物作为描写的对象,外加陪衬物构成一个画面、一个镜头或一个场景,写一篇200字的想象作文”。
9、这就是要求用再造想象作文。四川某考生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诗句为题创造了一副美丽的文字图画,得了满分。广西某考生以《红日》为题,写“北海日出”:“天际边太阳在白雾中害羞地露出了半边脸”→“大圆脸”→“升上了天空,光芒四射”。想象合理,描写的重点突出;再用“细雨”、“海浪”、“云彩”、“渔帆”、“海滩”作陪衬物,编织了一幅美丽的海上日出图,楚楚动人,也得了满分。
10、创造想象,是一种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对记忆表象经过加工的基础上独立创造出来的新形象的过程。
11、文学作品中创造的典型形象,科学的幻想以及学生对未来的理想等,都属于创造想象。它不同于再造想象。例如,鲁迅先生塑造的阿Q形象,是创造想象,而读者阅读了《阿Q正传》后,头脑中呈现出阿Q形象,则是再造想象了。1986年上海高考作文题《二000回母校》,就要求对十四年后的母校变化展开合理的想象,反映出对时间跨度和国家奋斗目标的正确理解,科学的远见和辩证观点的确立,这就是创造性的想象作文。
12、高考设计再造性的或创造性的想象作文的命题,目的是测试两方面的能力——想象能力和描述画面(或情景)的能力。测试想象力的有无或强弱,先看合理性,再看独创性。评估合理性又着重在学生所写的是否符合所规定的条件,有无悖反常理的地方;其次是对内容的评价,如是否有某种情调,含有某种理性的思考。以1991年高考试题来说,“主体‘圆’和”和“陪衬物”等就是限制条件,两者是否能联系在一起,就得看是否符合客观条件,有无违背常理了。情调如何,有无带给读者什么理性的思考是更高层次的要求了。上述广西某考生的《红日》,其中写到“海面上粼粼的微波像一幅会飘动的红缎面,使人感到红日无穷的魅力”,这也算有了高昂的情调和给人以理性的启迪。独创性又称新颖性,这就是常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