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00字)
站到巨人的肩膀上
——“创新写作”教学的一种途径
浙江省德清一中 周武忠
文学,是一个风光无限、美不胜收的巨大宝藏。屈原、李白、苏轼、曹雪芹、鲁迅;荷马、但丁、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卡夫卡……那是这个宝藏中一座座光芒四射的灯塔,傲然耸立在自己的领土上,令人高山仰止;《离骚》、《蜀道难》、《赤壁赋》、《红楼梦》、《阿Q正传》;《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神曲》、《哈姆雷特》、《战争与和平》、《变形记》……那是这个宝藏中一朵朵芳香四溢奇葩,恬然绽放在自己的园子里,予人眼明神爽。
自然,这个宝藏中有许多旷世杰作,都出于作家的原创,是其一生阅历,心血,欢乐,苦难,乃至生命的结晶。
但是,如果有人问,这个宝藏中有没有不属绝对的原创,而是或一程度上借鉴了别人的作品而照样成为杰作,照样予人无限的启迪与激动的作品呢?
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请看下面这两个作品片段。
陈奂生自问自答,左思右想,总是不妥。忽然心里一亮,拍着大腿,高兴地叫道:“有了。”他想到此趟上城,有此一番动人的经历,这五块钱花得值透。他总算有点自豪的东西可以讲讲了。试问,全大队的干部、社员,有谁坐过吴书记的汽车?有谁住过五元钱一夜的高级房间?他可要讲给大家听听,看谁还能说他没有什么讲的!看谁还能说他没有见过世面?看谁还能瞧不起他,唔……他精神陡增,顿时好象高大了许多。老婆已不在他眼里了;他有办法对付,只要一提到吴书记,说这五块钱还是吴书记看得起他,才让他用掉的,老婆保证服帖。哈,人总是有得意的时候,他仅仅花了五块钱就买到了精神的满足,真是拾到了非常的便宜货,他愉快地划着脚步,像一阵清风荡到了家门……
——高晓声:《陈奂生上城》,发于《人民文学》1980年2月号
谁知道陈Q采用怒目主义之后,未庄的闲人们便愈喜欢玩笑他。一见面,他们便假作吃惊的说:
“哈,亮起来了。”
阿Q照例的发了怒,他怒目而视了。
“原来有保险灯在这里!”他们并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