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1
分类:
语文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版本:
苏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219 KB
评级:
时间:
2011/9/14 10:33:55
下载:
本月:1 总计:87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约5650字。
《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
江西省南昌市第八中学 朱俊丽
【文本解读】
〖课文解读〗
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和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龙须沟》。
1924年老舍受聘去英国担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师,侨居六年后经巴黎、新加坡回国,其间逗留新加坡执教。1931年起,老舍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大学任教达七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感情,称山东为“第二故乡”。这时期他生活比较愉快,在创作上也是丰收期,《济南的冬天》就是在这段时期诞生的。
标题是《济南的冬天》,结句是“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何“济南”与“冬天”位置互换?作者匠心有三:
1、首尾呼应为多种文体采用的方法之一,作者为避免结尾使用标题的照录,作了标题主词与偏词位置互换。这一换,引起读者关注,激起欣赏的兴趣,有浅中匿深,平中藏奇之妙。
2、《济南的冬天》以“冬天”为中心词,见此马上会生冬天之感:朔风扑面,大雪纷飞,厚雪冰棱,无一不透出一股袭人的寒气。可读过全文,响睛代替了暗晦,阴冷被煦暖替换,作者结尾为“冬天的济南”,把中心词换成了“济南”,则突出济南的冬天特有的韵致,使读者经历了从切肤之冷到响晴之暖的转化。
3、《济南的冬天》作为中心词的“冬天”是一个时令,给人以笼统抽象之感。作者以抽象造成迷离的悬念(到底什么样?),接着写出具体的冬天的济南。山是摇篮似的山,太秀气的山,小水墨似的山;水是冒热气的水,深得发蓝的水,澄澈透明的水。结尾主词与偏词的互换,标志着从无形写到有形,从无色到有色,从迷离的虚写到形色俱佳的实,终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驻笔,真是水到渠成,再自然不过了。
〖文章的教育价值〗
这篇文章看上去似乎是客观写景,没有思想寄托,其实它包孕着作者对祖国的爱。一个漂泊在异国他乡达六、七年之久的知识分子,重新回到祖国,内心不可抑制地迸发出爱国之情。而这种真情实感通过对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爱来表露,更觉亲切、深沉。
本文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文章在整体表述上用了对比的方法,在局部的描写上则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仅让读者深刻地体会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更让读者在优美的语言中欣赏了一幅幅画面,体会到美文所带来的艺术享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引发学生热爱四季,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秀美山河。
2、知识和能力目标:
⑴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发挥想象和联想,用比喻和拟人的方法写活景物的方法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⑵用反复读、品读、赏析的方法,让学生在自读过程中掌握文章语言、结构、内容。
⑶学会和相似文章进行比较阅读。
【创意说明】
1、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教学的着力点应该放在指导学生体味充溢全篇的对祖国河山风光的喜爱、赞美之情,并让学生在获得这一实感的基础上,把握抓住特征具体记叙景物的方法。因此,在疏通课文的前提下,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领略课文的感情美、景物美、语言美,进而领会抓特征、有选择有重点地记叙景物的写法在课文中的具体运用和表达作用。切忌离开实感,孤立释词、解句,凭空归拢段落大意、概括写作方法的做法。比如课文第一段的三个对比,就是作者从自己的生活实感中引发出来的,不仅鲜明地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而且洋溢着对济南冬天风光的惊喜、赞叹之情,“奇迹”,“怪事”,“真得算个宝地”这些词语多么准确地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而要使学生真正领会到这一切的妙处,离开反复诵读、仔细体味是无法达到的。
2、比较的方法是一种科学的认识方法,用于阅读和写作,不仅可以激发阅读、写作情趣,还可在比较中加深理解,提高效率,达到更高的阅读、写作层次,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有效方法。写作方面:可以课前预先布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济南的冬天》教案43 苏教版
赏析品美,感悟入情——以《济南的冬天》为例,体会情景交融的写..
余映潮《济南的冬天》课堂实录 人教版
《济南的冬天》ppt208 人教版
《济南的冬天》ppt207 人教版
《济南的冬天》ppt206 人教版
《济南的冬天》教案42 苏教版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3 苏教版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 苏教版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23 人教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