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000字。《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安徽省舒城县舒城第三中学    涂德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
  2.了解诗词有关知识;诗歌五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4.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朗读,品味,感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诵读并背诵;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品味语言,体味诗曲意境,领会表达的妙处。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学习《观沧海》
  1.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三国演义》褒刘贬曹的创作倾向,导致作者并未能给曹操一个公允的评价。)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建安五年(200),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遗着有《魏武帝集》,已佚,明人有辑本。又有今人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2.《观沧海》写作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3.乐府诗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4.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正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