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720字。

  《荷叶母亲》课堂实录
  执教:余映潮  湖北省荆州市教科所中学语文教研员
  时间:2010年11月6日  根据网络视频据实整理
  地点:江苏省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研修班办公室
  整理:曹永华  江苏省海安县第三届骨干教师研修班中语组学员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
  师:我刚才上课之前有一个指令,是把书打开。还有同学的书没有打开。
  师:咱们今天学习冰心先生写作的《荷叶母亲》。咱们第一个动作,熟悉课文。慢慢地、轻声地、自由地朗读起来,开始吧!
  生:(自由朗读课文)时间约两分钟
  师:好的,你们刚才在自读的时候,我观察了一下大家读书的神态。我想,大家已经是进入到课文里面去了。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屏幕,了解一下作者。
  师:(出示幻灯片1)PPT内容:冰心:(1900—1999),福建人,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歌颂母爱、歌颂自然、歌颂童心是冰心作品的思想内核。“永远的爱心”融入她近八十年的文学创作,洋溢在她七百万字作品的字里行间。
  师:一齐读起来!
  生:(学生齐读作者简介)
  师:好,请把“母爱”“自然”“童心”六个字旁批在课题旁边。
  师:(出示幻灯片2)PPT内容:我们的学习活动之一:尝试一下“术语点评法”。
  师:好的,下面有个“默思静想”的过程。尝试一下“术语点评”的学习方法,什么是“术语点评”?很简单!所谓“术语”,在咱们的课堂上,就是语文的话语。比如说,这个结尾是全篇文章的高潮,“高潮”两个字就是术语。比如说你们老师常常给你们讲的“开门见山”、“篇末点题”、“过渡”、“照应”、“描写”、“抒情”,都是语文的“术语”。现在默读课文,拿起笔,对课文进行发现,哪个地方是什么?哪个地方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一个道理?懂得我的意思吧?好,我再举一个例子,在《荷叶母亲》这篇课文里面,二三两段从全文的脉络来讲,从全文的构思来讲,是“插叙”,这个“插叙”就是术语。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因为莲花,所以作者展开了联想,“八年之前”、“九年之前”就是“联想”,“联想”二字也是“术语”。好,开始动作。
  生:(学生自由默读课文)
  师:好的,请把自己的一点心得和同桌交换。
  生:(同桌交流,合作探究)
  师:好的,咱们来尝试一下。
  师:(转向一位学生)谢谢你!
  生:我觉得8、9自然段写出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师:四个字,触景生情。那就前面是景。
  生:(进一步补充)后面是情。
  师:(强调)后面是情,这个里面有一个“联想”的过程。行,谢谢你!
  师:(转向另一位学生)好,你继续!
  生:我认为最后一段升华了主题,点明了整篇文章的中心。
  师:继续说,中心是什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