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 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品味语言
2、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难点是对无数座山的理解。
○学情分析
对刚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这首诗很有吸引力,尤其是在诗的第一节,诗人以孩子的口吻些,容易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现在我们坐在这里,我们都知道学校的后面站着赫赫有名的大轮山,而如果我们把视线放得稍微远一点,就能看到我们厦门美丽的大海。但是大家想过没有,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美丽的厦门海滨,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头可见的只有高耸入云的大山,苍苍茫茫,连绵不断,你会想到什么呢? 你是否会遥想那片宽广的海面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根据自己成长的历程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
板书课题、作者《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二.学习生字词
1.同学们在小学一定都学过诗歌了,喜不喜欢诗呀?
诗歌是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要通过朗读来品味语言,用情去读,用心去悟。同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诗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帮助自己成长。
2、 学习生字词 :痴想chī隐秘yǐn铁青tiě凝成níng诱惑yòu
喧腾xuān扎下zhā漫湿màn一瞬shǜn间
注意:扎下,这是个多音字,要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来判断。请大家到课文中把这个词找出来,并把整个诗句读出来。
“一棵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根 ”。
这个字有三种读音,分别是zhā(刺,钻)、zhā(挣扎)、zā(捆,缠束:扎辫子),在诗中应读zhā,“扎根”指植物的根向土壤里生长。同学们回去以后还要去查查字典,记在你的笔记本上。 字典是我们学习语言的最好的老师,大家一定要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下面请大家把生字齐读一遍。
三.朗读
同学们读得很好。那山那边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寻答案吧。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读一遍。好,下面同学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大家自己评评读得怎么样? 老师请摇头的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并指导: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只有投入了自己的感情去读,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才能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同学们读的感情不够,关键还是对诗的内容的理解不够。
四.内容分析
下面我们就先来一起看看这首诗的内容。我再朗读一遍,在我朗读的过程中,请大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
2、全诗为什么分为二节?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下面我们来一起讨论这几个问题。
1.第一个问题:在山的那边到底是什么呢? 在山的那边是海。 教师板书“山”“海”
”山”和”海”除了字面的意思,还有其他含义吗?
“山”,就像是困难;“海”就像是理想
教师在“山”下写“困难”在“海”下写“信念”
2.好,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全诗为什么分为两节? 请同学们说说看。
从不同的角度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
从时间看:第一节写“我”童年时期;第二节写“我”长大以后。
从事情看:第一节写“我”渴望“海”;第二节写“我”追寻“海”。
从心理看:第一节写“我”的向往和困惑;第二节写“我”的感悟和信念。
从方式看:第一节是“我”与妈妈的对话;第二节是“我”与读者的对话。
板书:时间 童年时期 长大以后。
事情 渴望“海” 追寻“海”。
心理 向往和困惑 感悟和信念。
方式 与妈妈的对话 与读者的对话。
3.我们的第三个问题是,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