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关于语文七年级上第二单元教学的一点思考
(韶关一中初一年级语文组:曹书华)
  一、编排体例的特点。
语文出版社编写的七年级语文教材和人教版同年级语文教材比较,是按照写作文体来划分单元的,从这一点来说,体现语文学习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似乎更好一些。从《新课程标准》的目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来分析,我们知道,语文学习的目的从最普遍的角度来说应该是基础知识、情感、交流以及写作。所以,按照文体来编排课文,更有助于系统的学习语文知识,更强烈的体会文章中的情感,更具技巧性的训练语言交流和写作。这从第二单元的课文中就可见一斑。
比如说,从第二单元的课文编排我们就感觉到,课本十分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什么是语文素养?《课标》制订人巢宗祺先生本人的解释是: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达到像巢先生所说的语文素养呢?我们从第二单元的备课中得到了一点启示。
二、根据编排特点设定教学目的。
在对第二单元课文和教学方法的分析思考过程中,我们首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在此处安排一个单元的写人文章?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本单元的教学目的。这个问题并不是一时间能够用一两句话简单回答的。因此,我们从多方面进行了考虑。
(1)从语文基本知识的接受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过程上考虑。
本单元和前一单元记事的文章一样,文章的本身的理解并不是很难的事情,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契机先来了解学生在小学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到底把基本功训练到了什么程度。具体的说包括拼音、字词掌握的牢固性、广泛性如何;遣词造句的能力如何;阅读中语言的概括能力如何等。这样有助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初一年级学生普遍的语文功底程度进行指导和加强。我们可以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一个语文老师的普通话不标准,上课的时候说话吞吞吐吐,那么他怎么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呢?同样的,如果前面所提到的语文基本能力学生都还没有过关,就说一些诸如:“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步入文学的殿堂,我们要以审美的眼光来欣赏这些课文……”这样的话,并且强行以这样的方式来要求学生,衡量学生其实无异于揠苗助长,可能会事倍功半,或者是到了以后要参加考试的时候要补回来,或者是学生以后进入了社会要补回来。换句话来说,这样做实际上是我们教学中的误区,也就是《课程标准》中所说的“过分的强调了文学性和人文性而忽略了语文的工具性。”
(2)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角度考虑。
正如《教师用书》中所说的:“本单元四篇写人的文章,或是写生母,或是写养母,或是写老师,或是写科学家。这几个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有一颗爱心。”而且我们从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