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04年重庆市高考作文题解及满分作文选评
400030 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一中  邹仁波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登山队员参加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在海拔8000米的高度,他体力不支,停了下来。后来当他讲起这段经历时,大家都替他惋惜,为何不在坚持一下呢?再攀一点高度,再咬紧一下牙关!
“不,我最清楚,海拔8000米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都没有遗憾。”他说。
在这则材料中,登山队员对自我的认识与“大家”对他的期望是不一致的。在现实生活中,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有时是一致的,有时不一致。一致、不一致都值得我们深思。请就“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试题引用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00字。 ⑥不得抄袭。
[试题解说]
  此题考查写作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今年重庆市高考首次实行自主命题。命题依据2004年《考试说明》精神,仍然选用了话题作文这一命题形式,要求学生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从提示语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来看,与去年全国卷一致。评分仍然以全国卷中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相结合的评分标准。(首次采用了网上阅卷的形式)
一、贴近学生自我
重庆市的高考作文题目与前两年全国卷的题目相比有很大的进步——贴近学生自我。话题“心灵的选择”和“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虽然启迪考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思考生活。但超过了学生的认知范围,很难领会题意出好文章来。“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学生既没有这样的理论水平,也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写起文章来感觉无从下手。
应该说“关注自我”、“认识自我”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学的过程也就是师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而考生又在老师、家长、亲戚朋友的期望中生活,一定有许多内心话想说,一定有许多与此话题相关的典型事例可写,并且能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与今年全国卷中的话题“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异曲同工。
二、体现人文关怀
实际上,这道作文题是倡导实事求是、客观评价自我与他人的社会风气。这道作文题目中的材料给了考生很大的启发,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自我,如何对待他人的期望。这在以前的教学中,广大师生或许忽略了这个问题,老师、家长都希望学生和子女考大学、考名牌大学,给他们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许多考生不能承受这些期望带来的巨大压力,也常常采取一些极端的措施,酿成了许多悲剧。事实上,考生在完成这次作文时,内心经历有了一次洗礼,一定会重新审视自我,认识自我,也一定根据实际情况评价别人的期望。这次作文把以前的泛道德的价值取向丢进了垃圾筐,开辟了作文命题的新天地。
三、注重思辩色彩
我们中学生普遍反映议论文难写,许多老师也忽略了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质疑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在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方面的能力非常欠缺。我们的《新课程标准》特别强化了这一点。而这道作文题目也顺应了这一要求,鼓励学生写议论文。从今年和去年的全国高考优秀作文来看,大部分作文做到了说理透彻生动、见解深刻新颖。“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是否一致;怎样认识自我,怎样对待他人期望;是自我认识重要,还是他人期望重要;他人期望对自我认识有没有影响……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令考生深思, 只要我们选取一个角度,客观分析,深入思考,是一定能写出好议论文的。
[构思点拨]
用事实说话——写记叙文。可叙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如小时候在他人鼓励和期望中的一次成功事例。填报高考自愿时与父母或老师的一次争辩。完成高考试题时对自己能力的认识和对他人期望的反思等。当然也可叙写他人经历的事情,如下岗女工的再就业过程,一位聋哑儿童的成长故事,一位高官的成长及蜕变的事例……从这些典型的事例中得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