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150字。

  《师说》教学实录
  济南外国语学校  刘笑天
  一、导入
  师:在唐朝中期,门阀之风依然盛行,一些贵族子弟凭借出身门第天生就是统治者,在他们眼里知识学养毫无价值,自然更不把从师学习放在心上——据柳宗元介绍,如果有人从事学习,就会“哗笑之”。这时候一位大文学家拍案而起,用一篇力作抨击这种腐朽风气。此文一出,士林哗然,这位作者被士大夫阶层视为异类,视为狂人。此人就是唐朝大文学家韩愈,这篇奇文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的《师说》。
  师:同学们在初中学过韩愈的作品,请同学简单介绍韩愈的情况。
  生:韩愈是唐朝文学家,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生: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师:对。而且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除此之外还要记住,他谥号“文”,世称“韩文公”。在诗歌创作上也卓有成就,和孟郊开创了“韩孟诗派”。注意题目中的“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议论,像《马说》;可以叙事,像《捕蛇者说》,但总体为了说理,属于议论文。
  师: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自由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的停顿读好。
  二、研读课文
  (一)学生大声读课文
  师:我们一起学习第一段。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哪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还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还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说出你的观点并且说明理由。
  生:我认为是“古之学者必有师”,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整篇文章围绕它展开论述。
  师:而且用一个“必”加以强调。同时“古之学者必有师”是有潜台词的,针对韩愈所处时代的风气,揭示了一种现实。
  生:现实中某些人是不从师学习的。
  生:我觉得应该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古之学者必有师”太笼统了,“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更像一个论断,而且揭示了从师学习的原则,“从师”就是“学道”,更具体。
  师:两位同学说的都有道理。但这篇文章不同于我们平时写的议论文,这两句揭示了从师的必要性,揭示了从师的标准——学道,合在一起更全面更严密,更像一个总纲。“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气指数最高,但属于给老师一个权威的界定,不是中心论点。下面
  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课文,要声音洪亮,还要体现班级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