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45张,结合近2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形象的试题,含有“快乐天地”“课前初试真题”“课堂考点探究”“技巧点拔”“课后题组训练”,内容全面细致,适合高考诗歌一轮复习。“课后题组训练”附有word文档,共13题,约3510字,适合操作。

  2012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古代诗歌的形象
  课后题组精练
  题组一 景物形象专练
  1、(广东省普宁市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临江仙•探梅
  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1)“花态度”“雪精神”具体指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3分)
  (2)作者为何而“醉”?请作简析。(4分)
  答案:【(1)花态度:一般花的鲜艳娇嫩的样子;雪精神:梅傲雪耐寒的神韵。(答对一项得1分,两项都对得3分)
  (2)“醉”指心陶醉于梅;作者赏梅,不知不觉中天色昏暗,足见探梅之时久,爱梅之意深。(4分,分号前后意思各2分)】
  2.(2011年怀宁中学质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 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①,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 ①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的壮美景象。诗的前两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3.(2011年河历中学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题李世南①画扇
  蔡 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③知村近,隔坞④闻钟觉寺深。
  【注】 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这里指水瓮。 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有两问,回答第一问时应结合诗句内容进行描述,而不能只是简单地把景物罗列出来;回答第二问应在第一问景物描述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眼,如“潺潺”“瑟瑟”“平”“细”等细细地品味并概括景物特点。
  答案: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这幅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4.(2011年合肥一中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中田园作
  王 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诗人在前六句中借助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借助于春天特有的意象春鸠、杏花、归燕、新历以及持斧整桑、荷锄理水等农民春耕的意象,描绘了一幅富有生气、充满生活之美的春天到来的景象。
  5.(2011年合肥八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