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20字。
清兵卫与葫芦
教学目标:
1、了解志贺直哉其人其作
2、把握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体会情节中的“摇摆”及结尾的跌宕;
3、引导学生领会小说的内容和题旨;
4、培养自己的兴趣,发展自己的个性,尊重别人的兴趣和个性;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是求知的原动力,是智慧的触发器,是才能的增长点,是成功的奠基石。古今中外,很多人在兴趣的指引下走向了成功,可是,也有很多人的兴趣被家长、老师或者社会给扼杀了。今天我们学习日本作家志贺直哉的小说《清兵卫与葫芦》,来品味一下这是怎样一个悲剧故事。
二、作家作品
志贺直哉(1883-1971年),日本著名小说家,被日本评论家誉为“小说之神”。新现实主义的第一人 。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他们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代表作长篇小说《暗夜行路》。 (见创新设计)
三、熟悉课文:
1、梳理字词,
2、熟读课文。
四、梳理情节:
通过自读,相信大家不难看出,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叫清兵卫的小学生热衷于葫芦,并且对鉴赏和收藏葫芦有特别的天赋,但最终在老师、父亲的压力下被迫放弃爱好的故事。
1、划分结构:
下面,大家结合课文的内容,划分下它的结构层次。
明确:第1部分(第1段):清兵卫改变爱好。结局
第2部分(见书):清兵卫痴迷于葫芦。发生
第3部分(见书):清兵卫买到一个独特的葫芦。发展
第4部分(见书):教员没收葫芦,父亲砸碎葫芦。高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