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860字。附有教案。
《报任安书》学案
执笔:高勇 审核:备课组 备课组长签名: 高勇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感受司马迁在逆境中发奋的顽强精神。
2、掌握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
背诵第三自然段,通过具体句段,揣摩体会作者遭受奇耻大辱后的精神苦痛和著书雪耻的顽强意志
【学习难点】
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发愤著书的精神。
【课前预习】
1、走近作者及课文:
(1)体裁解说:“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 ”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2)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我国 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 体通史,被近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语),我们学过《史记》中的《 》《 》篇章。
(3)写作背景: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史官,十岁,司马迁随父亲至京师长安。正当汉王朝国势强大,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时候,张骞奉使通西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汉武帝设立乐府……;也是司马迁在京城里丰富见闻,热情迸发的时候。大约二十岁,司马迁开始外出游历。司马迁三十八岁时,正式做了太史令,有机会阅览汉朝宫廷所藏的一切图书、档案以及各种史料的机会。前99年李陵出塞攻打匈奴战败被俘,司马迁替李陵说了几句解释的话,触怒了汉武帝,把他投下监狱,第二年汉武帝杀了李陵全家,处司马迁以宫刑。《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对此稍作解释),被捕下狱,惨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司马迁在此信中以无比激愤的心情,向朋友、也是向世人诉说了自己因李陵之祸所受的奇耻大辱,倾吐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与愤懑,大胆揭露了朝廷大臣的自私,甚至还不加掩饰地流露了对汉武帝是非不辨、刻薄寡恩的不满。信中还委婉述说了他受刑后“隐忍苟活”的一片苦衷。为了完成《史记》的著述,司马迁所忍受的屈辱和耻笑,绝非常人所能想像。但他有一条非常坚定的信念,死要死得有价值,要“重于泰山”,所以,不完成《史记》的写作,绝不能轻易去死,即使一时被人误解也在所不惜。就是这样的信念支持他在“肠一日而九回”的痛苦挣扎中顽强地活了下来,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完成了他的大业。
2、通读全文,疏通字音(把课文注解中的生字词注音注到正文中去)
剌谬 怯懦 缧绁 愠色 倜傥
3、自学注解疏通(解释加点字,并用原文中的话语填完整段义)
◆第一段:此段交待了全文的内容:复信是要为自己无法 陈述意见(“略陈固陋”)。
①曩者辱赐书( )②推贤进士为务( )③若望仆不相师( )④幸勿为过( )
◆第二段:司马迁进一步申明之所以苟活的原因:“ ”
①念亲戚,顾妻子( ) ②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③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 )
④且勇者不必死节( ) ⑤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⑥恨私心有所不尽( )
◆第三段:列举古人受辱后著书立说的例子,表现自己“ ”,抒发自己的著书心志。
①不可胜记( ) ②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 ③西伯拘而演《周易》 ( )
④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⑤不得通其道( )⑥思垂空文以自见( )
◆第四段:说明忍辱的真正原因是《史记》没有写完,要坚持写完以补偿屈辱。其中表明创作目的是
“ ” ,表明态度和意志的是“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