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三大题,约6780字。

  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
  牵着母亲的手
  像我这样多年漂泊在外的人,只能偶然尽尽孝心。今年暑假,我一人返回大陆探亲,带着年近七十的母亲去大西北旅游访友。
  母亲一辈子生活在乡下,进了城市比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还眼花缭乱好奇新鲜,往往是腿走不动,眼睛也移不动。每当我止步耐心等待她时,她又笑笑说:“有啥看头吗?城市里就是人多。”
  最让我操心的是过马路。别说母亲这么年迈腿脚迟缓反应慢钝的老年人,就是我这样眼神好使腿脚灵便的中年人,穿过密密麻麻速度飞快毫不客气从不让人的车辆,每次心惊胆战跑到马路对面都感觉是九死一生。所以,我从不敢让母亲独自过马路,即使马路上车辆不多时。
  “妈,我把你拉上。”
  站在马路边,我不由分说牵住母亲的手,然后左东张西望观察来往的车辆,在有颇长的空档,有足够时间让我们“逃”到马路对面时,我发出号令:“妈,咱们过。”我们母女配合默契起步穿梭,有时我故意安步当车,“干吗要跑?看他敢压?”母亲也抱怨着:“城里这伙二流子开车和疯子一样。”牵着母亲的手让我感觉有点怪异,有点不习惯。有多少年了?我们的身体部位都没有这么亲密地接触过。出生在一个孩子多的家庭,我又是长女,还不到三岁,母亲就忙着哄抱下一个孩子去了,然后是下下一个,真的一点儿都不记得和母亲亲昵的滋味。即便那次我来美十年后第一次回国,母亲高兴得一会儿抹泪一会儿笑,也没有过来拥抱我,拉拉我的手。我要走的时候,母亲三更半夜揉面烙饼煮鸡蛋,却不会和我握别,只是立在那里眼睛红红地一直看着、追逐着来接我的车辆……所以老美总是问我:“你们中国人又不说‘I LOVE YOU’,又不拥抱和KISS,你们怎么知道对方爱你呢?”
  我不由地回想,母亲最后一次牵着我的手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是在我多大?是我五岁或者六岁时?在村里串门子到自家玉米地里转不用母亲牵着我的手,因为那时乡下几年也来不了一辆汽车。那就是到镇子上逛会(赶集)的时候,记得母亲总是把我的头发梳得光溜溜的,扎上红头绳。她自己也拾掇的干干净净的,穿上平日不舍得穿的花衫子。提上一只竹笼。到镇上要穿过一条汽车路,母亲早早就牵住我的手,反复叮咛着:“过汽车路危险地很,小娃不敢乱跑,叫妈把娃引上。”母亲同样是左右看看,然后说:“没车,咱走。”母亲牵着我小跑着穿过马路。母亲夸奖我:“我娃跑得欢地很。”到了镇上,会上人多架子车多自行车多,母亲又牵住我的手,怕大人挤倒我,怕我被挤散了。记得那时皮肤光亮梳着两条粗辫子的母亲手却粗糙得和老榆树皮一般,扎我的手背。因为母亲从天明到天黑总是有做不完的活儿,扫院做饭拔草喂猪纺线磨面。那绽裂着血口粘着洗不净的锅灰指甲缝里钻满面甲的手牵引着我,拽扯着我在人缝里挤着向前。
  我渐渐发觉,母亲是喜欢让我牵着手的。常常过了马路,我若不先松开母亲的手,母亲就“依老卖老”由我“稀里糊涂”地牵着,从不会自己主动从我的手中抽开,更是从没有说过:“我能自己走。”其实,母亲还不太老,虽然乡下多年的劳动粗茶淡饭让她早白了头发掉了牙齿驼了脊背,但她这些年来已敢独自坐公共汽车来县城,敢给城里人当保姆买菜做饭,敢找街问巷打问收费便宜的牙医,然后自己去镶牙。按母亲的年龄,还算思维清楚腿脚能动。我终于发现,母亲是极其享受我牵着她手这种感觉的,让她体会到我这从小不在家的女儿对她的爱,我这越走越远,每次回来都匆匆忙忙的女儿对她的孝顺。牵着母亲穿过马路的时候,我就感觉自己变“老”了,很有威严,母亲变“小”了,很乖很依赖。
  于是,一有机会我就去牵母亲的手,乘电梯的时候,下台阶的时候,登火车的时候,爬山坡的时候,垮沟坎的时候,母亲总是温顺地由我牵着,脸上流露出幸福知足的微笑。这些年乡下人不那么辛苦了,家事也多由妹子代替,母亲的手竟然变得光滑柔软起来,热热地由我牵着,不愿意放开。
  “我还没有逛够。”旅游结束了,我又得飞回自己的小家。母亲对我这么说,我知道,母亲并非想让我花钱带她四处游山玩水,而是希望我能多回来看看能多牵着她的手走走路。
  ----《散文海外版》2010年第3期
  1、这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从结构上和表达效果上看有怎样的作用?(4分)
  答:开头自然而然地引出对母亲的描写,结尾与开头遥相呼应,感情得以升华;既表现“我”对母亲很孝顺,又表现母亲对女儿的不舍和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