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540个字。

  教学目的学习这首古诗,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一)故事导入:老师讲述李白的人生故事——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墨的故事,同时展示在网络中找到了对于李白身世介绍的片断。(http://www.guoxue.com/qts/authers/qzz_0431.htm)在老师娓娓道来的过程中,学生会有极大的兴趣希望能走近李白了解李白,从而收到调动学生情绪,烘托课堂气氛的良好效果,并为下面理解本诗的情感底蕴奠定了基础。
  (二)分层推进式诵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法,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在教学主体步骤的起始阶段很好的烘托了教学气氛。  
  1.朗读:听朗读正音,亮开嗓门齐读。
  2.译读:分组对照课下注释读懂全诗,圈点出不懂的地方全组讨论,老师解疑。
  3.品读:以老师的问题为开头回答问题——透过诗歌我读到了……(读到了低沉抑郁的心情、读到了慷慨豪放的信心……)
  用一组或几组反义词填空:《行路难》是一曲交织——与——的急剧变化的音乐。从而把握诗歌朗读的感情变化应该是低沉——激昂。
  4.竞读:男女生比赛,自己说说朗读效果、情感的处理,
  5.自读:把自己假想成天宝三年时离开长安怀才不遇的李白,以人生独白的方式朗读。
  6.齐读:女生齐读前三组诗句,男生齐读后三组诗句。
  7.背诵:
  叶圣陶说过:“美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想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品味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通过层层推进的朗读吟诵的教学环节,激活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吟读中入情入境入心。
  (三)拓展积累式鉴赏:我设计了“听——读——说——找——写”五个小环节,通过阅读老师搜集到的李白表现怀才不遇情感的同类诗歌,让学生做一下横向的比较,从而感受到李白诗歌自然豪放的风格和他独特的个性。
  1.听:老师播放这两首诗歌的录音,学生做标注。
  2.读:自己朗读,对照注释读懂全诗,圈点出不懂的地方分组讨论,老师解疑。
  3.说:以“我欣赏————诗句,因为————”的句式谈谈自己的理解。
  4.找:对比三首诗歌,找出意境相通的诗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