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180字。

  虚词训练
  一.判断“之”在文中的意义。
  一僧欲1之南海,询于唐僧,唐僧无以应2之。久3之,此僧以箪食瓢饮4之助至南海,夸5之于唐僧曰:“此何难6之有?予无衣食7之足,车马之富,然亦至南海矣。”唐僧曰:“君8之至于南海者,百折不挠也。实可钦佩。然君之言亦过矣,切毋骄之。
  答案:
  1、动词(到……去)  2、代词(他)   3.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4、的     5.、代词(这件事)   6、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不译  7、.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8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二.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咸丰庚申,英法联军白海入侵,京洛骚然。冯氏有一女,名婉贞,敏1而慧。自组众人抗寇。一日晌午,谍报敌骑至。旋见一白酋督印度卒约百人,驰2而前。婉贞率众出。曰:“诸君3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婉贞戒团众装药实弹,毋妄发,曰:“此劲敌也,度不中4而轻发,徒糜弹药,得数十人5而已。无益吾事,慎之!”  时敌军已近寨,寨中人蜷伏不动。6既而(俄而/已而)敌行益迩,婉贞见敌势可乘,急挥帜,曰:“开火!”于是众枪齐发,敌人纷堕如落叶。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4而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自幼好武术,博学7而日参省乎己,三思8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9而所谓小女子,乃巾帼英杰也。
  答案:
  1.并列       2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3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5.罢了
  6不久,一会儿    7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8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9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三.判断“乃”在文中的意义。
  予尝闻放翁之志节,毕现于《示儿》一诗,1乃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2乃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3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4乃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1乃不得已而去。
  答案:
  1. 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于是”“就”等
  2. .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3. .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4. 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四.判断“因”在文中的意义。
  变法者1因时而化;善战者因势而利导;善政者因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2因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3因。
  操常4因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5因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诚然,此役操亦 6因许攸之力而得。
  曹孟德一生,7因其有非常之量 ,故能就非凡之业。过袁绍墓而往拜之,其量岂常人可比?
  答案:
  1根据(介词) 2沿袭(动词)3原因  4趁着  5于是  6凭借,依靠  7因为
  五.判断“所”在文中的意义。
  “吾1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2所钦。以其3所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可见其4所言非伪饰耳。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礼贤下士,亲至屠夫朱亥5所拜之;其1所以去兄长而救赵者,忧社稷之安危也。此二人皆6所以教人向上者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