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光绪举人。我国近代资产阶级蒙思想家,文学家,学者。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的一个主要代表人物,最早用资历产阶级史学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也是最早高度评价和极力提倡小说创作的人。

梁启超自幼多学,据说六岁时读完四书五经,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奉康有为为师,习经世致用之学,两人好称“康梁”,早年鼓吹变法为维新,是维新的中心人物。变法失败后留之日本,一方面办报宣传君主立宪,坚持改良主义立场,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方面努力于对西方社会科学的介绍,和对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历史文化的整理研究,1912年9月回国,反对袁世凯称帝。1918年底,赴欧洲各国游历,并写下《欧游心影录。辛亥革命后历任司法总长,财政总长等职。晚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出版过多种学术专著。文学创作上以政治,传记,杂文的成就最高,主要著述有〈〈饮冰室合集〉〉。
题解:

本文节选自〈〈饮冰室文集〉〉中的〈〈专集,新民说〉〉。写与1902年,即变法第四年。

变法失败后,志士同仁,损失惨重,环境险恶,在这种逆境下,他想到了古今中外伟大的成功经验——毅力,以此为突破口,证明只有凭着坚韧的毅力,才能征服逆境,实现人生的追求,以此激劢在变法之后处于逆境的同志。

结构层次

本文论述结构是:

起:提出“成败之林”的话题。

承:提出中心论点——“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转:转入论证

  分论点一:事无大小都有阻力,毅力至强,才能成功。

    论据:十六七逆境,十三四顺境,总有阻力

     志力薄弱者……其次弱者……稍强者……更稍强者……至强之人

  分论点二:逆境可以转化成顺境,条件是要有毅力。

    论据:事情总是会变化的(逆境顺境会交替出现)

       运气一视同仁(不必总羡慕他人)

       半途而废永远到不了终点(譬如操舟)

  分论点三:古代圣贤对此早有定论(孔子说、孟子说)

合:呼应开头(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全文共分四段,可分两上部分

一.(1段)提出全文中点论点:“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二(2,4,5段)论证论点

第一层(2)从人生的逆境与顺境相间以选的一般规律入手,论证只有最有毅力的人,才能是终获得成功。

1. 阐述人生历程的规律,从理论上论证论点

2. 分析五种不同类型的人对待阻力,逆境的不同态度和结果,论证毅力的重要性,再次论证论点。

第二层(3)从“递”,“顺”的转化进一步论毅力的作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