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430个字。
《孔乙己》课堂教学实录
时间:2009年5月8日
地点:浙江苍南
活动:省“百人千场”赴苍南县名师送教下乡活动
执教:杭州市建兰中学饶美红
(课前播放茅威涛的越剧唱腔《回字歌》,渲染气氛。)
一、导入:孙伏园先生的评论引出《孔乙己》。
师: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说,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还把它译成了外国文。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孔乙己。
二、初品孔乙己,他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读书人”。
师:课前我们都已预习过,通过对课文的通读,孔乙己留在你脑海里最深刻的画面或者说最深刻的语言、动作是什么?
生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生2:他总是满口之乎者也。
生3:给孩子们吃茴香豆时的情景。
师:你能配上动作把这一段朗读一下吗?
(学生摇头换脑并伸出五指做孔乙己状形象地朗读。)
师:从这段话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1:孔乙己是一个有文化的人。
生2:他是一个好玩、可笑的人。
生3:他是一人迂腐的人。
师:但老师觉得这情景是这篇课文中唯一能让人感到温馨的地方。有同学有同感吗?
生1:他自己钱不多,买了为数不多的茴香豆还要给孩子们吃。
生2:这里我感受到了他的善良。
师:同学们都很有感触,孔乙己留给你们还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吗?
生:“窃书不能算偷……”这句话给我印象也还深。
师:你认为窃和偷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
生:……
师:其实两者意思一样,偷是口头语,窃是书面语,你们说孔乙己自己知不知道两者意思是一样的?
生:知道的。
师:那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生1:人们用口头语“偷”来嘲笑孔乙己,孔乙己为了辩解而用古词语“窃”,故意在字面上做文章。
生2:说明了孔乙己这个没落封建文人的迂腐、可悲。
师:同学们讲的都非常棒,《孔乙己》这篇经典的课文在你们的父辈和老师读书时候就有,有意思的是这两天老师问了一些年长者和一些和我同时代的人,让他们说说多年后孔乙己留在他们脑海里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他们不约而同地说到了这几幅孔乙己的经典画面:
(大屏幕呈现下述文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