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90个字。
《那树》教学实录
皇冠中学王丽华
设计说明:
当前,“生本教育”在全国各地掀起了课改的高潮。结合“生本教育”“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的特点,我区在“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有效的探索。我积极投身其中,在经历了一个由彷徨、迷惑到实践、耕耘的过程后,终于“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们探索出了初步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纲导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点拨提升→总结巩固→迁移阅读。我有幸在全区上了一节展示课。这便是展示课的教学实录。在充分预习和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我本节课以个性解读和展示交流为主,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全面提高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那树》是王鼎钧先生的代表作,通过描写一棵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课堂上我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不尽信书,不人云亦云,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感悟,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的本真和核心。在“那树”形象的理解上和文章的主旨探索上收获了很大的惊喜。
一、导入:
同学们,日月星辰,花草树木,风雨雷电等自然事物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或赞颂或哀婉的常客,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台湾作家王鼎钧来关注“那树”的命运。(师板书课题、作者)
二、一吐为快: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谁能讲讲那树有着怎样的命运?
生:那树一开始受到人们的喜欢,后来人们觉得它越来越碍事了,最后把它连根拔起。
师:概括的全面而有条理。那你读后的心情如何?能不能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
生:悲愤。
生:伤感。
师:于我心有戚戚焉。看来通过上一节的朗读,同学们对文章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也可能心中还有疑问,赶快在小组中“一吐为快”。四人交流探讨后,小组自选角度确定发言的主题和内容,为小组展示做好准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导学案》交流自己的个性解读。
三、小组展示:
师:展示小组风采的时候到了,哪个小组先来?
(四组)
生1:大家好,我们小组想谈谈对“大树”形象的认识。我认为那是一颗棵善良的树,它知道自己难逃一劫,便在临终前告知蚂蚁,让它们逃生。
生2:我认为那是一课默默无闻的大树,它一辈子都在努力为人们带来绿阴,对于这场灾难,它没有说什么,只是在倒地的时候呻吟了一声。
生3:这棵默默无闻的树为人类奉献了一切后却被人类砍伐,所以我认为这是一棵不幸的大树。
生4:台风连吹两天两夜,连一片叶子都没有掉,而附近的房屋都倒坍了,所以那是一棵坚固的大树。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课文读得仔细,分析得也有理有据。哪个小组对“大树”的形象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