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310字。
《〈庄子〉故事两则》课堂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随着大家一天天地长大,你们的思维会越来越趋于理性,你们一定会用理性的眼光去审视我们生活中的一切。廉者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吗?(许多同学回答:知道)好,那你怎么看故事中的“廉者”呢?
(老师眼光含有期待,一是要求学生快速进入角色,二是用平等、信任、和谐的眼光与学生交流,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能快速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
其实课的开始,老师的“情感”最重要。“廉者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作为导语把学生引入理性的思维,导得自然!导得得体!导得巧妙!很快让学生以理性的思维融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尤其是老师的“用手示意”和“期待的目光”等极亲切的体态语,如春风有情,营造了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为下面的“对话”作了很好的渲染和铺垫! □专家点评
生1:在吴晗的《谈骨气》中,作者是把“廉者”作为一般常人中有骨气的典范。我个人认为,“廉者”不食“嗟来之食”在今天仍是有骨气之举,换我,也不会吃那“嗟来之食”的。
师:很有个性!
生2:他说的观点我也认同。但是当时我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那“廉者”吃了那“嗟来之食”,结果会怎样呢?古人不是说过“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吗?是生命重要呢?还是面子重要呢?
师:是的。对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去理解、去审视。有时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但从多个角度,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呀!好!让我们就以这种理性的思维一同走进《〈庄子〉故事两则》。
师:课前,我要大家帮我搜集一下有关“庄子”的材料的,完成了吗?
(生齐声回答:完成了)
师:很好!那我们交流一下,好吗?
生3:我是从注解①知道的。庄子名叫庄周,《庄子》是他及其弟子的著作集,是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和老子都是道家代表人物。
生4:我在图书室借了一本书,我从书中了解到以下这些:庄子,名周,宋国蒙人。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因素。
生5:我从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他们刚才说的我都有。我还可以补充吗?
师:当然可以。
生5:他写了很多散文。他的散文大多是虚构的寓言故事,很富有神话浪漫色彩,很有风格。
师:看来大家资料的搜集很全面。而且大家能够从多方面通过多种渠道去搜集信息,这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