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50个字。
数字化解读,悬念法教学——《音乐之声》课堂教学实录
上课了,师生互致问候。看到同学们恹恹的春困情绪,我说道:
“今天下午的太阳一扫近日的阴沉,但好像还是扫不去同学们的睡意。这样吧,上课前我们先来唱首歌,好不好?”同学们立即来了劲。
“唱支欢快的《朵、来、米》吧。”我轻轻的哼了哼,同学们都说不会唱。“那就唱《雪绒花》,你们英语课唱过的。我们请我们班的W。Z。Z组合为我们唱,好不好?”同学们报以掌声。同一桌的曾文、曾兴城、魏盛锋三位同学便站起来唱,同学们都轻轻和着,轻打着拍子。
唱毕我问:“大家知道这首深情无限的《雪绒花》出自哪里吗?”
“《音乐之声》。”有同学回答。
“说对了,这首歌出自一部音乐剧《音乐之声》”,我一边说一边板书课题。“还有刚才的《朵、来、米》和另一大家熟悉的歌曲《铃儿响丁当》也出这部作品。”说完我就哼起了《铃儿响丁当》,同学们也跟着哼这首轻松愉快的歌曲。
“这部音乐剧的故事大家知道吗?”
“不知道。”
看到同学们愣愣的眼神,我卖了个关子:“老师知道,但老师不告诉你们。不过,我可以举几个数字,让大家看看这部作品的影响。”接下来我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一角写出几个数字:“4―――这是一部在美国百老汇上演四年而盛况不衰的歌舞剧;100万美元―――1960年二十世纪福斯公司以一百万美元购得歌舞剧的改拍权;2位大师―――由音乐大师理查德。罗杰斯和奥斯卡。汤母斯对恩二世两位大师合作完成;1000万美元―――影片是在萨尔茨堡市内及周围的山区、平原拍摄的,耗资一千万美元;2000万美元―――影片上映后,单在北美,头十个月就收入二千万美元,首创最高的票房价值;5个大奖―――影片获得五项奥斯卡奖。。。。。。”
同学们的眼睛发亮了,“很庆幸,教材的编者为我们选编了这部影片的剧本在课本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请大家先看注释1,看看这个注释为我们带来哪些语文信息?”
有同学说:“课文是节选的剧本的开头部分。还有作者勒曼,是美国剧作家。”
“对,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部分。一般说来,作为剧本,开头部分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介绍主人公,为剧情的展开作充实的铺垫。我们就来看看课文是怎么给我们介绍主人公的。昨天我布置大家预习这篇课文,请认真的看完了课文的同学举手。”
坐着61个同学的教室里举起了十多双手。没法,只好拿课堂时间给他们看课文了。
“给大家5分钟时间,请大家把课文看一遍。”
5分钟过去了,只有少数同学看完了课文。又过了三分钟全班才基本看完。
“大家看了一遍课文还不行,还得再熟悉课文,我们才能更好的把握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重温一遍课文内容。”
接下来我带着大家熟悉课文。
“课文首先给我们描写了什么?”
齐答:环境。
“就在这诗情画意的环境中,人物出现了。怎么出现的,请善于朗诵的胡娜同学为大家朗诵人物出现的这段,并请大家一边听一边在头脑里想象画面。因为影视剧本除了人物语言个性化而外,另一个特点就是很有画面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