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题,约9420字。
人教新课标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检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险峻 疏浚 逡巡 俊俏 怙恶不悛
B.亵渎 案牍 黩武 牛犊 买椟还珠
C.骁勇 妖娆 饶恕 缭绕 百折不挠
D.枢纽 讴歌 老妪 抠门 呕心沥血
解析: A.逡—qūn,悛—quān,峻、浚、俊均读jùn;B.均读dú;C.骁—xiāo,娆—ráo,饶—ráo,绕—rào,挠—náo;D.枢—shū,讴—ōu,妪—yù,抠—。
答案: 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坐落 圆舞曲 老牛舐犊 夙兴夜寐
B.真缔 舶来品 目不暇接 怙恶不悛
C.誊写 肇事者 门可落雀 抵足而眠
D.讴歌 拌脚石 佶屈聱牙 谈笑风生
解析: B项中“缔”应为“谛”;C项中“落”应为“罗”;D项中“拌”应为“绊”。
答案: A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物理课上,李文君对牛顿第一定律________,可刘老师却说无数事实证明了这是一个不容________的问题。
②在这次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李强事先没有对他的课题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________做出了错误的结论。
③高考有两个功能:其一为评价功能,其二为选拔功能。高考的逻辑很简单,________在基础教育中接受了良好训练的学生________有资格接受高等教育。
A.置疑/质疑 以致 只要/就 B.质疑/置疑 以至 只要/就
C.质疑/置疑 以致 只有/才 D.置疑/质疑 以至 只有/才
解析: “质疑”意思是“提出疑问”,“置疑”意为“怀疑(用于否定)”。“以至”和“以致”都是连词,都用于下半句话的开头。“以至”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以致”表示下文是上述的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即具有某种充足的条件便会产生相应结果;“只有……才”表示必要条件,即要达到某种结果必须具备某种条件。
答案: C
4.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近几年来,吉林省重视道路建设,现在已经形成了纵横捭阖、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B.对于我们这些平凡普通的芸芸众生来说,生命的历程也许并不辉煌,但同样可以闪光。
C.偏激而善良的言论,对于利用舆论监督,改进社会治理绩效而言,一定意义上也可以看做“苦口良药”。
D.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态度、文化素养、举止言谈等都显得格格不入。
解析: C.“苦口良药”比喻逆耳忠言,此熟语应用正确;A.“纵横捭阖”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此句用于修饰公路网不恰当;B.“芸芸众生”是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众多的平常人,与“平凡普通”语意重复;D.“格格不入”指对环境或氛围从整体上产生抵触,无法融合,而本句意思是指学生们各有自己的个性、生活习惯等,使用不正确。
答案: C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作者没有把简•爱写成一个美丽多情、温柔娇气的天使,而是一个渴望自由平等、敢于和自己所处的恶劣环境作斗争的妇女。
B.艾滋病的可怕在于其传染性强,且无特效药,因此必须建立严格的隔离制度和科学的预防制度并实施有效的治疗。
C.《丑石》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散文精品中的一篇,全文不过千余字,然而它的内涵却是沉甸甸的,耐人寻味。
D.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的美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解析: A.主宾不一致,主语“作者”,第二谓语为“而是”,宾语是“妇女”。B.语序不当,应改为“建立科学的预防制度和严格的隔离制度”。D.“的危险”缺少呼应的谓语,“那含蓄的美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应改为“那含蓄的美常常会遭到破坏”。
答案: C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在我们看来,小说总得有比较细致的艺术描写,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但在唐以前,神话、寓言不用说了,既便是历史散文,也往往只有人物性格的一刹那的闪光,只有故事情节的某些片断富有文学意味,因而只能说是孕育着小说的因素,不能把它们径直地称为小说。同样,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志人小说,除了极少数有稍许细致的艺术描写之外,大都是简单粗略的“残丛小语”。即便其人物性格有一刹那的闪光,即便其故事情节的某些片断富有文艺性,也只能算小说的雏形或嚆矢,也很能径直地称为小说。我们顶多可以把其中极少数故事称为“小说”,顶多只能说魏晋南北朝出现有极少数“精陈梗概”的小说,不能把这些故事全部都叫做“小说”。正如我们不能把神话、寓言、历史散文与小说混为一谈一样,我们也不能把“故事”和“小说”混为一谈。笼统地把那些志人、志怪作品称为“故事”是可以的,但笼统地把那些志人、志怪故事称为“小说”恐怕是不大确当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