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020个字。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为一首抒写壮志难酬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向来脍炙人口。今选入九年级上语文版第六单元,是使用语文版《语文》的初三学生第三次学习苏轼的作品。学生喜欢苏轼,但由于年龄及生活积累的局限,使他们对于词的意境、内涵、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如何鉴赏难于把握。因此,我把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脉搏,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再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所以在在教学中,我以诵读为线,紧密联系理解和感悟两个板块:先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再在理解的基础上读顺,最后在把握作者的情感脉搏、情感基调的基础上读出情和美来,学生、老师和词人达到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本课教学做到“明其意,懂其理,诵其情”,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也就蕴含此过程之中。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给学生形象具体的感官体验,通过投影仪、音乐的运用,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教学目标:
  1、 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2、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
  3、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教学层次:
  一、朗读词文,整体感知;
  二、赏析字词,理解词义;
  三、把握脉搏,读懂词情;
  四、加深体悟,背诵全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你积累了哪些写月亮的诗词?作者借月亮抒发了什么情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月”:思乡怀念亲人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杨柳岸,小风残月。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夜院锁清秋。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给学生一个支点,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诵读品味
  1.老师范读本课,(选配古筝曲目《春江花月夜》)。
  2.学生自由读本课,要求(①读准字音:字准句清,音正腔圆,语调控制得体。
  注意阙(què)琼(qióng)
  绮(qi)胜(sheng)
  (设计意图:先声夺人:让学生亲自看到老师用声音、用奔腾的激情重现词的形象,让学生受感染,让学生跃跃欲试,让学生愿意和老师一起走进词的里面,感知词的内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