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280字。

边塞诗歌鉴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边塞诗常用的意象和典故,体会边塞诗几类常见的思想感情。
  2. 分析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3. 归纳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分析形象、把握感情
  教学难点: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自读、点拨、研讨、归纳
  边塞诗鉴赏学生预习学案
  一、 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
  1、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2、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
  3、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  羌  羯  夷  碛西  轮台 龟兹  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5、边塞诗中常见的音乐意象: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梅花落——曲调名。多以通感的方式描绘遭遇冷落、思乡之情。 
  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
  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6、边塞诗中常见的典故:
  李广的典故: 李广,陇西(今甘肃)人,是汉朝大将,善骑射,祖辈精通箭术,故他自幼即练就了过硬的射箭本领,在历次战斗中,勇猛杀敌,屡立战功。被称为“飞将军”,后成为建功立业、英勇杀敌的代称。
  燕然的典故: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玉门关的典故:代指边关。
  楼兰的典故: 边境之敌
  塞上长城的典故:代指戍守边疆的爱国将领。
  边塞诗的类型
  根据边塞诗选材的角度和表达的情感内容上的不同,边塞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从戍边战士的角度,或写战争的惨烈,或写报国的豪情。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以戍边战士的视角,既让我们想见战争的残酷激烈、战事的频繁不断,又让我们看到了战士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最后必胜的坚定信念。
  二、从闺中主妇的角度,批判战争破坏了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
  从思妇的角度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形成独特的边塞闺怨诗。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长年戍边的亲人的一切,都让思妇担心、牵挂,而这些担心、牵挂无法得到排解,思念之极就不自觉地出现在白日梦中了。在梦中与思念的人儿相会,也是一种苦涩的幸福啊,难怪女主人要赶走可爱的黄莺鸟。这种无理而有情的动作正揭示了战争破坏了人民安宁的生活,看起来它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实则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